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大論的意思、大論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大論的解釋

(1).正大的議論或理論。 漢 荀悅 《申鑒·雜言下》:“不聞大論,則志不弘;不聽至言,則心不固。” 唐 韓愈 《進學解》:“ 荀卿 守正,大論是弘。” 宋 曾鞏 《上歐陽學士第一書》:“推吐赤心,敷建大論。”

(2). 吐蕃 官號。論,藏文blon,王族、大臣。《舊唐書·吐蕃傳上》:“其國人號其王為贊普,相為大論、小論,以統理國事。”《新唐書·吐蕃傳上》:“其官有大相曰論茝,副相曰論茝扈莽,各一人,亦號大論、小論。”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大論”一詞在漢語中主要有以下兩種含義,需結合曆史語境和文獻使用場景進行區分:

一、指正大的議論或理論(常見于古代文獻)

  1. 基本釋義
    指涉及重大道理、具有深遠意義的論述或學說,強調思想的高度和系統性。例如《申鑒·雜言下》提到“不聞大論,則志不弘”,韓愈《進學解》中稱荀子“大論是弘”。

  2. 用法擴展
    可引申為對重要議題的長篇論述,如現代語境中批評“空談大論”或“脫離實際的長篇大論”。


二、吐蕃(古代西藏政權)官職稱謂

  1. 曆史背景
    吐蕃王朝(7-9世紀)将最高行政長官稱為“大論”(藏文:བློན་ཆེན་,音譯blon chen),相當于宰相,與“小論”(副相)共同輔佐贊普治理國事。據《舊唐書》記載:“其國人號其王為贊普,相為大論、小論,以統理國事”。

  2. 職能與地位
    大論掌管軍事、外交等核心事務,多由貴族擔任。此官職名稱反映了吐蕃政治體系的獨特性,是研究唐代邊疆史的重要術語。


“大論”需根據語境判斷具體指向:

網絡擴展解釋二

大論(dà lùn)是一個漢字詞語,由“大”和“論”兩個字組成。下面我們來分别了解一下它們的部首和筆畫。 “大”字的部首是“大”字本身,總共有三個筆畫。它的繁體字是“大”。在古時候的漢字寫法中,并沒有太大的變化。 “論”字的部首是“言”,總共有六個筆畫。它的繁體字是“論”。在古時候的漢字寫法中,“論”字的右邊是由兩個小方塊構成。 “大論”的來源是從《大學》和《中庸》中的“大哉論兮”而來。它指的是宏大的論題或廣泛的讨論,是對某個問題進行全面探讨和分析的意思。 下面給出一個例句:學生們在課堂上展開了關于環保的大論。 與“大論”相關的組詞有:“大道理”、“大談特談”等,它們都表達了對某個問題的深思熟慮和全面分析的意思。 與“大論”意思相近的詞語有:“大辯論”、“大争辯”等,它們也表示了進行廣泛讨論的意思。 與“大論”意思相反的詞語有:“小議論”、“小題大做”等,它們表示對問題的讨論不夠全面或過于誇大。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