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钤記的意思、钤記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钤記的解釋

[official seal] 舊時受地方長官委任辦事的機關或人員所用的木制印章,通常長方形

詳細解釋

(1). 明 制,凡按 洪武 定制所設官吏皆用方印,未入流各官則用條記。其後因事添設,則由朝廷頒發關防治事。 清 代稱“鈐記”。 清 俞正燮 《癸巳類稿·俄羅斯專輯》:“僞書用印兩顆,鈐蓋不合式,又非邊界頭目鈐記。” 清 俞樾 《茶香室續鈔·印關防條記》:“ 明 沉德符 《野獲編》雲:本朝印記,凡為祖宗朝額設者,俱方印,而未入流則用條記。其後因事添設,則賜關防治事,即督撫大臣及總鎮大帥亦然。按,此三者與今制同,惟條記之名今作鈐記。”

(2).指機關公章。 鄧洪 《山中曆險記》:“我什麼也沒有攜帶,隻把一顆保衛局的钤記和一些**包好紮在腰帶上。”

詞語分解

關注詞典網微信公衆號:詞典網,回複:钤記漢語 快速查詢。

網絡擴展解釋

“钤記”是中國古代官印的一種,主要用于清代,具體解釋如下:

1.基本定義

钤記是清代低級官員或受地方長官委派的機構使用的官方印章,通常由上級頒發()。其材質多為木制,形狀以長方形為主()。

2.使用範圍

3.曆史沿革

4.延伸含義

廣義上也可泛指機關公章,但這一用法多見于非正式語境()。

5.其他信息

如需進一步了解具體曆史案例或不同朝代的演變,可參考權威曆史文獻或檔案資料。

網絡擴展解釋二

钤記的意思

钤記,當做動詞使用,意思是“保存記錄”、“制作印章”等含義。當做名詞使用,意思是“印章”、“标記”等含義。

拆分部首和筆畫

钤記的部首是钅(金字旁),拆分後的筆畫數是9畫。

來源和繁體

《钤記》一詞的來源不詳,它是一個漢字詞語,沒有繁體字形。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钤記的寫法與現在稍有不同。古時候,钤記的字形為“釆”,表示采集、搜集的意思。

例句

1. 他将這份合同钤記在公司的印章上。

2. 這本收據上有商鋪的钤記,證明是正版貨物。

組詞

钤章、钤印、記事

近義詞

印章、印記、章魚

反義詞

丢失、遺忘、抹去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