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钤記的意思、钤記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钤記的解釋

[official seal] 舊時受地方長官委任辦事的機關或人員所用的木制印章,通常長方形

詳細解釋

(1). 明 制,凡按 洪武 定制所設官吏皆用方印,未入流各官則用條記。其後因事添設,則由朝廷頒發關防治事。 清 代稱“鈐記”。 清 俞正燮 《癸巳類稿·俄羅斯專輯》:“僞書用印兩顆,鈐蓋不合式,又非邊界頭目鈐記。” 清 俞樾 《茶香室續鈔·印關防條記》:“ 明 沉德符 《野獲編》雲:本朝印記,凡為祖宗朝額設者,俱方印,而未入流則用條記。其後因事添設,則賜關防治事,即督撫大臣及總鎮大帥亦然。按,此三者與今制同,惟條記之名今作鈐記。”

(2).指機關公章。 鄧洪 《山中曆險記》:“我什麼也沒有攜帶,隻把一顆保衛局的钤記和一些**包好紮在腰帶上。”

詞語分解

關注詞典網微信公衆號:詞典網,回複:钤記漢語 快速查詢。

專業解析

钤記是古代中國官印體系中的一種特殊類型印章,主要指明清時期地方官員或基層機構使用的官方印信。《現代漢語詞典》将其定義為"舊時機關團體使用的圖章,多作長方形"(來源:《現代漢語詞典》第七版)。該印信具有三個核心特征:

  1. 行政層級屬性

    钤記多用于府、州、縣等基層官府,區别于中央機構使用的"印"和"關防"。《古代官制辭典》記載,清代縣丞、主簿等佐貳官所用皆為钤記(來源:呂宗力《古代官制辭典》)。

  2. 形制規範

    據《中國印學史》研究,钤記形制為長方形銅質印面,尺寸較正式官印小,印文多采用九疊篆,内容包含機構名稱與"钤記"字樣(來源:沙孟海《中國印學史》)。

  3. 職能範圍

    主要用于日常行政文書的籤署,包括賦稅憑證、戶籍登記等非機密文件。明代《吏部職掌》規定"凡各衙門行移文書,俱用本衙門印信,其佐貳官用钤記"(來源:萬曆《吏部職掌》刻本)。

現代考古發現顯示,現存最早的钤記實物可追溯至元代,如内蒙古黑城遺址出土的"亦集乃路總管府經曆司钤記"(來源:内蒙古文物考古研究所發掘報告)。該制度在1912年《臨時政府組織大綱》頒布後廢止。

網絡擴展解釋

“钤記”是中國古代官印的一種,主要用于清代,具體解釋如下:

1.基本定義

钤記是清代低級官員或受地方長官委派的機構使用的官方印章,通常由上級頒發()。其材質多為木制,形狀以長方形為主()。

2.使用範圍

3.曆史沿革

4.延伸含義

廣義上也可泛指機關公章,但這一用法多見于非正式語境()。

5.其他信息

如需進一步了解具體曆史案例或不同朝代的演變,可參考權威曆史文獻或檔案資料。

别人正在浏覽...

标軸濞濞璸晖材技朝制承宣漴漴簇集蜑戶颠末放堂煩亂份子拂奪服貢公安體宮燭分煙規滅火丁簡正鲛珠迦維羅越介事景星慶雲禁土急穣穣開心見腸老撾冷債臉水笠澤翁録問馬環煤氣燈蒙覆門中末策抹剌木鞋甯哥逆溯品裁破愁為笑千年一律折北神柩市列實着衰頽爽節私解歎仰鐵券文梯氣話退貨推遷推築向心力鄉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