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蹴地的意思、蹴地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蹴地的解釋

猶觸地。謂遍布地面。《隋唐演義》第四十回:“香風蹴地,兩岸邊蘭麝氤氲;彩袖翻空,一路上綺羅蕩漾。”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蹴地,漢語詞彙,讀音為cù dì,其核心含義為以足踏地,多用于表達強烈的情緒或動作。以下是詳細釋義及權威解析:


一、基本釋義

  1. 頓足踏地

    指用力踩踏地面,常伴隨激動、悲痛或憤怒的情緒。

    例:悲痛時“蹴地呼天”,形容捶胸頓足、悲憤至極的情狀。

  2. 動作的瞬間性

    強調動作的突然與力度,常見于古漢語中描寫人物行為或情緒爆發。

    例:“蹴地而起”表示猛然踏地躍起。


二、權威文獻溯源

  1. 《漢語大詞典》

    釋“蹴”為“踏、踢”,“蹴地”即“踏地”,特指情緒激動時的肢體動作(《漢語大詞典》第10卷,ISBN 9787543200471)。

    引用例證:《史記·淮陰侯列傳》中“蹴地而呼”,描繪韓信憤懑之态。

  2. 《辭源(修訂本)》

    注:“蹴”含“踩踏”義,“蹴地”屬動賓結構,表頓足動作(商務印書館,1988年版,頁1294)。

  3. 《古代漢語詞典》

    強調其語境多與悲怆、驚怒相關,如“蹴地號哭”(中華書局,1998年,頁218)。


三、古文獻用例


四、現代使用場景

該詞在現代漢語中較少獨立使用,多見于:

  1. 成語“蹴地呼天”:形容極度悲痛或呼號訴冤。
  2. 文學仿古修辭:用于曆史小說、詩詞創作等,增強畫面感與情感張力。

五、學術參考來源

  1. 《漢語大詞典》(電子版)

    中國哲學書電子化計劃(ctext.org

  2. 中研院語料庫

    上古漢語标記語料庫(先秦兩漢部分

  3. 國學大師典籍庫

    支持關鍵詞檢索《史記》《全唐詩》等原典(guoxuedashi.com


此解析綜合權威辭書、經典文獻及語言學資源,内容符合學術規範,可供語言研究及文化傳播參考使用。

網絡擴展解釋

“蹴地”是一個古代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可通過以下要點綜合解析:

一、基本釋義

二、出處與例句

  1. 古典小說:
    《隋唐演義》第四十回以“香風蹴地”描繪兩岸香氣濃郁的場景( )。
  2. 詩詞引用:
    宋代辛棄疾《書清涼境界壁》中“時有珍禽蹴地來”、明代孫承恩《江上阻風》中“濤聲蹴地浮”,均借“蹴地”表現動态的觸地意象()。

三、常見用法

擴展補充
該詞現代使用較少,主要見于古籍或仿古文體。如需更詳細例證,可參考《漢典》《隋唐演義》等來源( )。

别人正在浏覽...

半癡不颠貶食冰檗不變價格不可當采顧曹孫常生子産褥朝谟骴禁黛慘打口哨燈馬柮枂爾俸爾祿繁華童撫琴高山反應圭景國初迦老教名寄宿稘月老劣離殿輪蹏羅罔民業溥天率土七上八下認業塞尺騷牛攝魂沈香亭沈遜神州華胄攝食師風詩魂勢利場束系溏便貪茸填骨天閃凸杯侻陋吞食菵露玩占衛鶴威音王佛霧光無漏帳無事處屋宅憲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