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兒的意思、從兒的詳細解釋
從兒的解釋
(1).以兒輩充當的從役。 漢 應劭 《風俗通·十反·采正南陽劉祖》:“舊時長吏質樸,子皆駕禦,故曰從兒。” 王利器 注:“蓋以兒輩充從役之事,故謂之從兒也。”
(2).猶從子。《三國志·魏志·賈逵傳》 裴松之 注引 三國 魏 魚豢 《魏略》:“不以私計介意,又不肯以事貴人,故身退之後,家無餘積。治疾於家,借舍從兒,無他奴婢。”
詞語分解
- 從的解釋 從 (從) ó 依順:順從。盲從。從善如流。 采取,按照:從優。 跟隨:願從其後。 跟隨的人:侍從。仆從。 參與:從業。從政。投筆從戎。 由,自:從古至今。從我做起。 次要的:主從。從犯。 宗族中次于
- 兒的解釋 兒 (兒) é 小孩子:兒戲。 年輕的人(多指青年男子):男兒。兒女情。 男孩子:兒子。生兒育女。 雄性的馬:兒馬。 女 兒 (兒) 作助詞(同前一字連成一個卷舌音):小孩兒。 女 筆畫數:; 部
專業解析
“從兒”是一個漢語方言詞彙,尤其在北方方言(如北京話)中較為常見,其核心含義和用法如下:
-
基本釋義:指代兒化音現象本身或兒化音作用下的結果。
- 它指的不是“跟隨孩子”的意思,而是特指漢語語音中的一種特殊音變現象——兒化。兒化是指在音節末尾附加一個卷舌動作(-r),使該音節的主要元音帶上卷舌色彩,從而改變原音節的讀音,有時也改變其意義或詞性。例如,“花”讀作“huār”(花兒),“玩”讀作“wánr”(玩兒)。
-
語言特征:表示一種特定的音韻特征。
- “從兒”描述的是某些字或詞在口語中必須或習慣性地發生兒化的語言特點。它标志着該詞在特定語境或方言中,其标準讀音被兒化音替代。例如,在北京話中,“這兒”、“那兒”、“小孩兒”、“玩意兒”等詞中的“兒”音是固有的、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這就是“從兒”的表現。
-
使用地域:主要通行于北方官話區。
- 雖然兒化現象在普通話和許多北方方言中都存在,但“從兒”作為一個術語或對這種語言習慣的描述,更常出現在對北京話或相關北方方言的語言學讨論中。它體現了這些方言區對兒化音的高度依賴和自然運用。
-
舉例說明:
- 在表達地點時,北京話習慣說“這兒”(zhèr)、“那兒”(nàr),而不是“這裡”、“那裡”,這就是“從兒”的典型例子。
- 在指小或表示親切時,常說“小孩兒”(xiǎoháir)、“小狗兒”(xiǎogǒur),這裡的“兒”音是構詞或表意的一部分,也體現了“從兒”。
權威參考來源:
- 《現代漢語詞典》(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詞典編輯室編):作為規範現代漢語詞彙的權威工具書,其對“兒化”現象有詳細解釋和例證,涵蓋了“從兒”所指的語言現象的本質。其定義和描述是理解“從兒”的基礎。
- 《北京話兒化詞典》(賈采珠編):這部詞典專門收錄北京話中的兒化詞,詳細記錄了哪些詞在北京話中必須或習慣讀兒化音(即“從兒”),并提供了豐富的例句和用法說明。它是研究北京話“從兒”現象最直接、最詳實的參考資料之一。
- 語言學著作(如徐世榮《普通話語音常識》、林焘《北京話研究》等):這些著作在論述北京話音系或普通話語音時,都會深入探讨兒化音(即“從兒”)的發音原理、規律、功能及其在方言中的地位和特點,為理解“從兒”提供了系統的語言學背景知識。
網絡擴展解釋
“從兒”一詞在漢語中有以下兩種主要含義,具體解釋如下:
一、基本釋義
-
以兒輩充當的從役
指古代讓子侄輩擔任隨從或仆役的習俗。例如《風俗通·十反·采正南陽劉祖》記載:“舊時長吏質樸,子皆駕禦,故曰從兒”()。這一用法反映了古代家族成員承擔職務的社會結構。
-
同“從子”(侄子)
在《三國志·魏志·賈逵傳》裴松之注引《魏略》中提到“借舍從兒”,此處“從兒”即指侄子()。古代“從子”是家族中對兄弟之子的稱謂。
二、使用場景與例句
- 曆史文獻:多用于描述古代家族制度或官職安排,如“治疾于家,借舍從兒”()。
- 現代造句:
“自從兒子走失後,她終日如坐針氈,憂心忡忡。”()
三、補充說明
- 構詞解析:
“兒”本義為幼兒,後引申為子嗣或晚輩(),而“從”表示跟隨、附屬,組合後衍生出上述含義。
建議需要深入考證時,可查閱《風俗通》《三國志》等原始文獻(來源:、4)。
别人正在浏覽...
凹凸不平八路抱認比兒鼻斤籌邊愁紅慘緑創論翠羽蓋大撈一把大事記東旭對數函數獨樂敦煌市番奴煩委法頭例首罰一勸百廢飾高體華裡皇鳥回甘江海人撿覈教谕驚悼進退消長霁嚴決市跨陵拉德懶龍雷呼缭嫈領受羅合面網木幹鳥栖内想蠯蜃嗛鼠齊人攫金人神共憤牲牲衰蓬四推思賢苑私越踢蕩啼痕瓦市巍然不動娓娓動聽洿穢瞎火兵下裡香城仙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