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儿的意思、从儿的详细解释
从儿的解释
(1).以儿辈充当的从役。 汉 应劭 《风俗通·十反·采正南阳刘祖》:“旧时长吏质朴,子皆驾御,故曰从儿。” 王利器 注:“盖以儿辈充从役之事,故谓之从儿也。”
(2).犹从子。《三国志·魏志·贾逵传》 裴松之 注引 三国 魏 鱼豢 《魏略》:“不以私计介意,又不肯以事贵人,故身退之后,家无餘积。治疾於家,借舍从儿,无他奴婢。”
词语分解
- 从的解释 从 (從) ó 依顺:顺从。盲从。从善如流。 采取,按照:从优。 跟随:愿从其后。 跟随的人:侍从。仆从。 参与:从业。从政。投笔从戎。 由,自:从古至今。从我做起。 次要的:主从。从犯。 宗族中次于
- 儿的解释 儿 (兒) é 小孩子:儿戏。 年轻的人(多指青年男子):男儿。儿女情。 男孩子:儿子。生儿育女。 雄性的马:儿马。 女 儿 (兒) 作助词(同前一字连成一个卷舌音):小孩儿。 女 笔画数:; 部
专业解析
“从儿”是一个汉语方言词汇,尤其在北方方言(如北京话)中较为常见,其核心含义和用法如下:
-
基本释义:指代儿化音现象本身或儿化音作用下的结果。
- 它指的不是“跟随孩子”的意思,而是特指汉语语音中的一种特殊音变现象——儿化。儿化是指在音节末尾附加一个卷舌动作(-r),使该音节的主要元音带上卷舌色彩,从而改变原音节的读音,有时也改变其意义或词性。例如,“花”读作“huār”(花儿),“玩”读作“wánr”(玩儿)。
-
语言特征:表示一种特定的音韵特征。
- “从儿”描述的是某些字或词在口语中必须或习惯性地发生儿化的语言特点。它标志着该词在特定语境或方言中,其标准读音被儿化音替代。例如,在北京话中,“这儿”、“那儿”、“小孩儿”、“玩意儿”等词中的“儿”音是固有的、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这就是“从儿”的表现。
-
使用地域:主要通行于北方官话区。
- 虽然儿化现象在普通话和许多北方方言中都存在,但“从儿”作为一个术语或对这种语言习惯的描述,更常出现在对北京话或相关北方方言的语言学讨论中。它体现了这些方言区对儿化音的高度依赖和自然运用。
-
举例说明:
- 在表达地点时,北京话习惯说“这儿”(zhèr)、“那儿”(nàr),而不是“这里”、“那里”,这就是“从儿”的典型例子。
- 在指小或表示亲切时,常说“小孩儿”(xiǎoháir)、“小狗儿”(xiǎogǒur),这里的“儿”音是构词或表意的一部分,也体现了“从儿”。
权威参考来源:
- 《现代汉语词典》(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编):作为规范现代汉语词汇的权威工具书,其对“儿化”现象有详细解释和例证,涵盖了“从儿”所指的语言现象的本质。其定义和描述是理解“从儿”的基础。
- 《北京话儿化词典》(贾采珠编):这部词典专门收录北京话中的儿化词,详细记录了哪些词在北京话中必须或习惯读儿化音(即“从儿”),并提供了丰富的例句和用法说明。它是研究北京话“从儿”现象最直接、最详实的参考资料之一。
- 语言学著作(如徐世荣《普通话语音常识》、林焘《北京话研究》等):这些著作在论述北京话音系或普通话语音时,都会深入探讨儿化音(即“从儿”)的发音原理、规律、功能及其在方言中的地位和特点,为理解“从儿”提供了系统的语言学背景知识。
网络扩展解释
“从儿”一词在汉语中有以下两种主要含义,具体解释如下:
一、基本释义
-
以儿辈充当的从役
指古代让子侄辈担任随从或仆役的习俗。例如《风俗通·十反·采正南阳刘祖》记载:“旧时长吏质朴,子皆驾御,故曰从儿”()。这一用法反映了古代家族成员承担职务的社会结构。
-
同“从子”(侄子)
在《三国志·魏志·贾逵传》裴松之注引《魏略》中提到“借舍从儿”,此处“从儿”即指侄子()。古代“从子”是家族中对兄弟之子的称谓。
二、使用场景与例句
- 历史文献:多用于描述古代家族制度或官职安排,如“治疾于家,借舍从儿”()。
- 现代造句:
“自从儿子走失后,她终日如坐针毡,忧心忡忡。”()
三、补充说明
- 构词解析:
“儿”本义为幼儿,后引申为子嗣或晚辈(),而“从”表示跟随、附属,组合后衍生出上述含义。
建议需要深入考证时,可查阅《风俗通》《三国志》等原始文献(来源:、4)。
别人正在浏览...
闇蚀败法谤説不识时乘钓城根偢倸从酒麤枝大叶打滑答赛德道底垫地网天罗遁弃遁荣囮场番木鼈风餐露宿封估搁案桂折鸿庞黄零草回目鉴奥胶葛谨历揪出勘探揽户老生常谈嗹馬邻境罗床眊了摩登女末属曩怀捧哏偏听偏信迁逼牵弓前藻起根发脚憩流人满为患容表容状散洒暑天思念送给驮运委纵文摄握发吐哺显处希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