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神共憤的意思、人神共憤的詳細解釋
人神共憤的解釋
人和神都憤恨。形容民憤極大。
詞語分解
- 人神的解釋 .先祖的神靈。《後漢書·隗嚣傳》:“宜急立高廟,稱臣奉祠,所謂‘神道設教’,求助人神者也。”《南史·宋武帝紀》:“宗祀絶饗,人神無位。”.人與神。 漢 班固 《東都賦》:“人神之和允洽,羣臣之序既肅
- 憤的解釋 憤 (憤) è 因不滿而忿怒或怨恨:氣憤。憤悱(郁悶)。憤慨。憤怒。憤然。悲憤。激憤。憤恚。公憤。義憤填膺。憤世嫉俗。 筆畫數:; 部首:忄; 筆順編號:
網絡擴展解釋
“人神共憤”是一個漢語成語,以下是詳細解釋:
基本釋義
- 拼音:rén shén gòng fèn
- 注音:ㄖㄣˊ ㄕㄣˊ ㄍㄨㄥˋ ㄈㄣˋ
- 含義:形容人和神都感到憤怒,指某人的行為或事件引發極大的民憤,甚至引起天怒。
出處與典故
- 最早文獻記載:出自《舊唐書·于柚傳》:“肆行暴虐,人神共憤,法令不容。”。
- 曆史背景:東晉袁宏《後漢紀·桓帝紀》中曾用此詞批判權臣梁冀的暴行,暗指其惡貫滿盈,引發衆怒。
用法與語境
- 語法結構:主謂式,通常作謂語、定語,含貶義。
- 適用場景:多用于描述統治者、當權者的殘暴行徑,或社會影響極壞的事件,例如:“惡已貫盈,人神共憤。”(明·許仲琳《封神演義》)。
近義詞與反義詞
- 近義詞:天怒人怨、民怨沸騰、天理不容。
- 反義詞:人棄我取(僅個别文獻提及,需結合語境使用)。
示例與延伸
- 例句:
- 橫征暴斂的統治最終導緻人神共憤。
- 貪官污吏的惡行令人神共憤。
“人神共憤”強調極端惡劣的行為引起普遍憤慨,既反映民衆情緒,也帶有道德批判色彩,常用于文學或嚴肅社會議題的表述中。
網絡擴展解釋二
人神共憤
人神共憤是一個常用的成語,意思是人們和神明一起憤怒,共同憤恨某個人或某個事情。該詞語常用來形容某個行為或事件非常令人憤慨,不僅人們憤怒,連神明也生氣憤恨。
拆分部首和筆畫:人(2畫),神(8畫),共(6畫),憤(12畫)。
來源:該詞語最早見于《史記·鄂君列傳》:“辭去黃帝,合纣王,人神共戚之。”意思是黃帝辭去了纣王,人和神都為此感到痛心。
繁體:人神共憤。
古時候漢字寫法:人神共憤的古時寫法類似于今天的寫法,隻是在字形上可能有些區别。
例句:他的所作所為令人神共憤,無論人們還是神明都對他感到憤怒和惱火。
組詞:人憤、神憤、共憤、共憤不已。
近義詞:衆怒、民憤、衆忿。
反義詞:人神共喜、人神共樂。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