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discipline]∶教導訓戒
謹遵教谕
(2) [commission]∶宗教上的命令、指示
(3) [military instructor]∶官名,元、明、清縣學的教官,主管文廟祭祀,教誨生員
南平教谕。——清· *********《明史》
(1).學官名。 宋 代在京師設立的小學和武學中始置教谕。 元 、 明 、 清 縣學亦置教谕,掌文廟祭祀,教育所屬生員。
(2).教導。 唐 張九齡 《論教皇太子狀》:“若親近細人,不聞教諭,縱欲行善,猶未知所適。” 宋 司馬光 《和韓秉國招範景仁飲》:“每煩教諭累百紙,頑如鐵石不可鐫。” 清 李漁 《憐香伴·矢貞》:“爹爹有何教諭?”
“教谕”一詞的含義可從以下三方面綜合解析,結合曆史背景和語境差異:
一、官職含義(名詞)
二、教導含義(動詞)
指“訓誡、教誨”,如唐代張九齡《論教皇太子狀》中“不聞教諭”強調教導的重要性,清代李漁《憐香伴》中“爹爹有何教諭”則體現日常用法。
三、其他特殊用法
偶見于宗教語境,表示“命令或指示”(如羅馬尼亞主教谕令神父減肥的案例),但此用法較罕見,需結合具體文本判斷。
補充說明:現代漢語中“教谕”已不作為官職使用,多用于曆史文獻或文學作品中。如需引用古籍案例,可進一步查閱《明史》或宋代教育制度相關研究。
《教谕》是由”教“和”谕“兩個字組成的詞語,它是指上級對下級發出的有關指示、命令或者規定。一般來說,教谕所包含的指示具有強制性,需要被下級嚴格遵守執行。
《教谕》的拆分部首是“攵”和“讠”,其中,“攵”是旁字的部首,表示與政治、軍事、官僚等有關的意思;“讠”是說話的部首,表示與言語交流、交談有關的意思。
《教谕》的筆畫是14畫。
《教谕》一詞最早出現在《說文解字》這本字典中。在古代,統治者常常通過發出教谕的方式對百姓進行管理和指示。
《教谕》的繁體字是「敍諭」。
在古代,漢字的寫法會有一些變體。《教谕》的古漢字寫法是「教諭」。
1. 上級發布了一份教谕,要求所有員工在規定的時間内完成任務。
2. 國王發出了一道教谕,要求百姓不得擅自出城。
教導、谕告、谕令、敕令
指示、命令、規定、通告
從寬、寬容、許可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