賜茅授土的意思、賜茅授土的詳細解釋
賜茅授土的解釋
封建社會帝王分封諸侯的一種禮儀。帝王以五色土為太社,分封諸侯時,各授以他們相應的某方某色土,如東方青土,南方赤土等,并包以白茅,使歸以立社。
詞語分解
- 賜的解釋 賜 (賜) ì 給,舊時指上級給下級或長輩給小輩:賜予。賜死。賞賜。恩賜。 敬辭:請賜教。希賜函。 賞給的東西,給予的好處:厚賜。受賜良多。 筆畫數:; 部首:貝; 筆順編號:
- 土的解釋 土 ǔ 地面上的泥沙混合物:土壤。黃土。 疆域:國土。領土。 本地的,地方性的:故土。 民間生産的(區别于“洋”):土方(民間流傳的藥方,亦稱“偏方”)。 不合潮流:土氣。 未熬制的鴉片:煙土。 中國
網絡擴展解釋
“賜茅授土”是中國古代封建社會中帝王分封諸侯的一種禮儀制度,其含義和背景可結合以下要點詳細解析:
1.基本釋義
- 本義:指帝王用五色土和白茅作為象征物,授予諸侯封地。具體做法是,将代表東、南、西、北、中五個方位的青、赤、白、黑、黃五色土分封給諸侯,并包裹白茅以示授權。例如,東方諸侯受青土,南方受赤土等。
- 禮儀象征:白茅在古代被視為神聖植物,常用于祭祀;五色土則象征疆域和社稷。諸侯接受後需建立“社”(祭祀土地神的場所),以示對中央政權的臣服。
2.曆史淵源
- 起源:該制度最早可追溯至周代分封制,文獻記載見于《左傳·宣公二十年》,後逐漸演變為封建禮儀的固定形式。
- 政治意義:通過儀式強化中央與地方的從屬關系,體現“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的統治觀念。
3.引申含義
- 權力授予:現代語境中可比喻上級對下級的權力或地位賦予,例如企業高層任命分支機構負責人。
- 重大建設:偶爾用于形容對某地進行大規模開發或改造,賦予其新使命(如設立經濟特區)。
4.文化影響
- 成語特點:作為四字成語,結構凝練,常見于曆史文獻或學術讨論,日常使用頻率較低。
- 相關詞彙:與“裂土封疆”“分封諸侯”等詞含義相近,但更強調儀式性和象征性。
5.示例用法
- 原義:“周天子賜茅授土,諸侯各守一方。”
- 引申:“公司董事會賜茅授土,任命他為亞太區總裁。”
若需進一步探究分封制度的具體流程或五色土的象征體系,可參考《周禮》《禮記》等古籍。
網絡擴展解釋二
嗨!《賜茅授土》這個詞的意思是指一個人被授予土地所有權或被任命為土地的主人,表示賜予權力或地位。現在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這個詞的拆分部首和筆畫,以及其來源和其他相關内容。
拆分部首和筆畫:
- 《賜茅授土》這個詞的拆分部首是賜 (cì)、茅 (máo) 和土 (tǔ)。
- 賜的筆畫數為12畫,茅的筆畫數為8畫,土的筆畫數為3畫。
來源:
- 《賜茅授土》這個詞是出自中國古代的《尚書》中的一篇文章,《賜茅》是賜予一束茅草(象征土地主權)的意思,《授土》指授予土地。
繁體:
- 《賜茅授土》在繁體字中的寫法與簡體字相同,沒有變化。
古時候漢字寫法:
- 古代漢字的寫法和現代有所不同,但《賜茅授土》這個詞的字形和現代基本相似。
例句:
- 他被皇帝賜茅授土,成為了一位地方官員。
組詞:
- 賜予、茅草、土地所有權、土地主人等可以和《賜茅授土》相關的詞彙。
近義詞:
- 賜土、封地、任命土地主人等詞可以作為《賜茅授土》的近義詞。
反義詞:
- 收回土地、剝奪土地所有權等詞可以作為《賜茅授土》的反義詞。
希望這些信息對你有所幫助!如果你還有其他問題,我會很樂意幫忙回答。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