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赐茅授土的意思、赐茅授土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赐茅授土的解释

封建社会帝王分封诸侯的一种礼仪。帝王以五色土为太社,分封诸侯时,各授以他们相应的某方某色土,如东方青土,南方赤土等,并包以白茅,使归以立社。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赐茅授土”是中国古代政治礼仪中的重要仪典,其核心含义为君主通过象征性仪式授予臣属土地管理权与统治权。据《汉语大词典》记载,该词由“赐茅”与“授土”两个仪式组成:前者指天子赐予诸侯祭祀用的茅草,后者指授予封地疆土,共同构成古代分封制度的礼仪基础。

从历史制度层面分析,《周礼·春官》载有“以茅缩酒”的祭祀仪轨,表明茅草作为通神媒介具有神圣性。当君主将祭祀茅草授予诸侯时,既赋予其祭祀权,也确认了其统治合法性。而“授土”仪式则通过五色土象征天下疆域,如《尚书·禹贡》所述“厥贡惟土五色”,这种具象化授权成为领土管辖的凭证。

在文化象征维度,王国维《殷周制度论》指出该仪式蕴含“神权与治权合一”的政治哲学。茅草代表沟通天人的祭祀特权,封土象征世俗治理权,二者结合形成“君权神授”的完整权力体系。这种双重授权模式在青铜器铭文中得到印证,如西周大盂鼎铭文“授民授疆土”的记载,可与传世文献互为佐证。

现代《中国古代政治制度辞典》将其定义为“早期国家政权建构的符号化实践”,强调其作为政治契约载体的功能。仪式中使用的茅土等物,实质是权力让渡的法律凭证,与当代主权象征物具有相似的社会功能。该词现今多用于学术讨论古代分封制度,或作为文化典故出现在历史题材创作中。

网络扩展解释

“赐茅授土”是中国古代封建社会中帝王分封诸侯的一种礼仪制度,其含义和背景可结合以下要点详细解析:

1.基本释义

2.历史渊源

3.引申含义

4.文化影响

5.示例用法

若需进一步探究分封制度的具体流程或五色土的象征体系,可参考《周礼》《礼记》等古籍。

别人正在浏览...

昂首昂仰扒拉八音盒子编审变元音毕扈逼拷笔墨之林捕掩仓狗炽彊春笋盗竽断流耳聋眼瞎分甘绝少封羊干瘦规简鬼区旱祸闳肃花径加密奬借纪传静态禁户居不重茵距破窠巢刻珉枯瘁镠橇六阳梅蒸门父蓬茆浅注人间天上润笔山邸勝否圣母声问沈累食利石青寿词税单司存松闲腾腾天疾天届惕想乌鸟详反象征主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