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壇坫的意思、壇坫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壇坫的解釋

(1).會盟的壇台。《史記·魯仲連鄒陽列傳》:“ 桓公 朝天下,會諸侯, 曹子 ( 曹沫 )以一劍之任,枝 桓公 之心于壇坫之上。” 明 宋濂 《燕書》之二三:“ 襄公 曰:‘人皆相率,約君以禮,子奈何欲興戎乎?壇坫之間,玉帛交錯,而使甲士厠之,人其謂我何?’”

(2).指談判場所。 ********* 《國民之薪膽》:“ 日本 于此次交涉,以區區一紙恫吓之書,居然索我巨量之權利于壇坫俎豆之間,所獲不可謂不豐。”《五四愛******動資料·公電·陳光遠請力争青島電》:“合全國之心,結全國之力,一緻對外,猶懼不足以争勝壇坫,保全海疆。”

(3).法壇。 郭沫若 《李白與杜甫·李白的道教迷信及其覺醒》:“﹝受道的人﹞環繞壇坫,不斷地口中念念有詞,向神祇忏悔。”

(4).指文人集會或集會之所。 明 方孝孺 《宋山言墓表》:“自 長洲 韓公 以文學為海内宗,群士壇坫,莫盛于 吳 中。” 清 姚鼐 《祝袁簡齋八十壽》詩:“先生築舘 冶城 隈,壇坫争趨末座來。” 清 李鬥 《揚州畫舫錄·橋東錄》:“ 江氏 世族繁衍,名流代出,壇坫無虛日。”

(5).引申指文壇。 清 陳康祺 《郎潛紀聞》卷八:“ 康熙 間, 蕭山 毛西河 奇齡 、 錢唐 毛稚黃 先舒 、 遂安 毛會侯 際可 ,俱以文章雄長東南壇坫。” 蔣信 《題亞子分湖歸隱圖》詩:“簫心劍氣總鐘情,壇坫流傳領袖名。”

(6).指文壇上的領袖地位或其聲望。 明 謝肇淛 《五雜俎·人部三》:“迨近日 吳文中 始從 顧 陸 探讨得來,百年壇坫,當屬此生矣。” 清 查慎行 《到廣州贈大中丞佟陶庵》詩:“節鉞威名行地遠,文章壇坫比官高。”

(7).指講壇或輿論界。 清 顧炎武 《複張又南書》:“倘逖聽不察,以為自立壇坫,欲以奔走天下之人,則 東林 覆轍,目所親見,有斷斷不為者耳。” 郭沫若 《洪波曲·南京印象》五:“各方面的代表在辯論壇坫上都不愧是身經百戰的老戰士。”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壇坫”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隨着曆史演變逐漸豐富,主要涵蓋以下方面:

一、本義與曆史起源

  1. 會盟的壇台
    “壇”指古代祭祀或盟誓時築的高台,“坫”為放置祭品的土台。最初指諸侯會盟的場所,如《史記·魯仲連鄒陽列傳》記載曹沫在壇坫上威懾齊桓公的典故。

  2. 祭祀與禮儀功能
    據《漢典》解釋,“坫”在《新唐書》中描述為放置禮器、酒具的土台,是禮儀活動的重要陳設。


二、引申義及文化内涵

  1. 政治與外交場合
    引申為談判、外交場所。如李大钊在《國民之薪膽》中用“壇坫”代指中日交涉的談判場合。

  2. 文人集會與文壇象征

    • 文人雅集:指代文人聚會或集會場所,如明代宋濂《燕書》中提到的“壇坫之間”。
    • 文壇地位:進一步引申為文壇權威或領袖聲望,例如《清史稿》稱某人“雄長壇坫”即指其文壇影響力。

三、其他特殊用法


“壇坫”從具體的禮儀場所逐漸抽象為政治、文化、學術領域的象征性概念,體現了漢語詞彙在曆史中的動态演變。如需更詳細例證,可參考《史記》《清史稿》等文獻來源。

網絡擴展解釋二

什麼是《壇坫》?

《壇坫》是一個漢字詞語,常用于描述壘成一條條或一圈圈的矮土牆。

拆分部首和筆畫

《壇坫》的拆分部首是“土”,其中“壇”的筆畫數為7,而“坫”的筆畫數為8。

來源

《壇坫》最早見于《說文解字》一書,用于指代以土堆砌而成的矮牆、邊牆或沿溝渠的土埂等。

繁體

《壇坫》的繁體字為「壇壆」。

古時候漢字寫法

古時《壇坫》的寫法略有差異,以簡化字為主。例如,在《廣韻》中,“壇”字是以“土”字在左邊加上“言”字組成的“言土”。而“坫”字是以“土”字在左邊加上“負”字組成的“負土”。

例句

1. 農田四周修起了一道壇坫,以提高防護能力。

2. 村民們在溝渠旁建起了一些壇坫來防止洪水的侵襲。

3. 這片土地原本一片平坦,現在已經被一道道壇坫分割開來。

組詞

壇坫的相關組詞有:壇土、壇子、土坫等。

近義詞

與《壇坫》近義的詞彙有:堤壩、土牆、土壟等。

反義詞

與《壇坫》反義的詞彙有:平地、空地、無埂等。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