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燒瓷的意思、燒瓷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燒瓷的解釋

(1).用高嶺土等燒制成的瓷器。 唐 杜甫 《又于韋處乞大邑瓷碗》詩:“ 大邑 燒瓷輕且堅,扣如哀玉 錦城 傳。”

(2). 北京 出産的特種工藝品之一。類似景泰藍,銅胎,不掐絲,用琺琅瓷釉描繪而成。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燒瓷是指通過高溫燒制工藝将陶土或瓷土轉化為陶瓷制品的過程。該術語包含以下核心内涵:

一、工藝定義 根據《漢語大詞典》解釋,燒瓷是“将成型後的陶坯置于窯爐中,經高溫焙燒使其發生物理化學變化,形成緻密堅硬的陶瓷器”。其關鍵步驟包括坯體幹燥、釉料施塗及窯爐控溫三個階段,溫度範圍通常介于1200℃至1400℃之間。

二、曆史發展 中國國家博物館資料顯示,燒瓷技術可追溯至新石器時代的彩陶文化,商周時期原始瓷器已采用龍窯燒制技術。至東漢時期,浙江上虞地區率先實現瓷器燒造,确立“陶器向瓷器進化”的裡程碑。

三、技術分類

  1. 素燒:坯體未經施釉的初次燒制,溫度控制在800-1000℃
  2. 釉燒:施釉後的最終燒成階段,景德鎮傳統青花瓷需達到1320℃
  3. 複燒:針對特殊釉色進行的多次燒制工藝,如鈞窯的窯變效果

四、文化價值 故宮博物院研究表明,燒瓷技藝承載着中國古代“五行相濟”的哲學思想,火候控制體現“天人合一”的造物智慧。唐代邢窯白瓷、宋代五大名窯等代表性成就,均建立在對燒瓷溫度曲線的精準把握之上。

五、現代應用 中國科學院上海矽酸鹽研究所數據顯示,現代燒瓷技術已發展出電窯、氣窯等精準控溫設備,燒成周期從傳統柴窯的72小時縮短至8-12小時,成品率由古代的30%提升至98%以上。

網絡擴展解釋

“燒瓷”一詞在不同語境中有多重含義,具體解釋如下:

一、傳統瓷器制作工藝

指用高嶺土等原料燒制瓷器的過程,屬于陶瓷工藝的範疇。其特點包括:

  1. 材料:以高嶺土、黏土等為主要原料;
  2. 工藝:需經過成型、幹燥、高溫燒結等步驟,成品具有輕、薄、堅硬等特點;
  3. 曆史:唐代已有相關記載,如杜甫詩中提到“大邑燒瓷輕且堅”。

二、北京特種金屬工藝品

特指北京傳統工藝“銅胎畫琺琅”,屬于金屬工藝分支:

  1. 工藝特征:以銅為胎體,表面塗琺琅釉彩,經燒結、鍍金等工序制成,類似景泰藍但無需掐絲;
  2. 發展背景:清代受歐洲琺琅工藝影響,結合本土技術形成獨特風格;
  3. 應用場景:多用于制作宮廷器皿或裝飾品,如花瓶、擺件等。

三、延伸含義(特定來源)

部分詞典将其作為成語使用,比喻制作精良或才華出衆,如“形容瓷器工藝精細”或“贊美人的技藝”。但此用法在其他文獻中較少見,可能為特定語境下的引申義。


提示:若需了解具體工藝細節或曆史案例,可參考、5、6等來源。

别人正在浏覽...

暗室私心凹弧飾避廗琕琫並行炳爛禀性殘留長眉城幹成局尺宅茨草慈氏帶佩搗鼓得非登瀛洲德宇調懴疊忙訂婚定配豆羹鍛件虼蜋還報皇明黃腰筋骼驚蟄愧感焜照了境領袖滿爰骈胎乾嗌搶行乾盡欺陵青襟子七篇髯士入甕贍辨繩坐射越石磬霜崖私僻隨肩遡流求源醰醰宛若無可不可下辣手險魄小夥西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