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輕慢,不敬重。《北史·魏紀五·西魏文帝》:“侍中 高隆之 恃 勃海王 高歡 之黨,驕狎公卿。”
“驕狎”是一個漢語詞彙,其核心含義為輕慢、不敬重,多用于描述态度傲慢且不莊重的行為。以下是詳細解析:
基本釋義
指對他人的不尊重或輕蔑态度,常表現為因自大而舉止失禮。例如《北史·魏紀五·西魏文帝》中記載:“侍中高隆之恃勃海王高歡之黨,驕狎公卿”,即高隆之依仗權勢對公卿顯貴表現出輕慢。
單字拆解
該詞多用于曆史文獻或書面語境,描述因權勢或地位而産生的傲慢行為。例如權臣對同僚的輕視,或上位者對下屬的失禮态度。
以上解釋綜合了《北史》的用例及多部詞典釋義(如、5、8等)。若需進一步考證,可查閱《漢語大詞典》或相關史學典籍。
驕狎 (jiāo xiá) 這個詞在古漢語中指的是傲慢而放縱不羁的行為。它由「驕」和「狎」這兩個字組成。
其中,《說文解字》将「驕」的部首歸類為「馬」,其餘筆畫為七畫;「狎」的部首歸類為「犬」,其餘筆畫為八畫。
「驕」的字義源于人騎在馬上高傲自大的樣子,而「狎」則指犬類伴侶的親近和放縱。結合在一起,「驕狎」形容人驕傲自大且放縱縱欲的行為。這個詞語常常用來形容某些人或動物的行為态度。
在繁體字中,「驕狎」的寫法與簡體字基本保持一緻。
在古時候的漢字寫法中,「驕」有時被寫成「驕」,但字義和用法并無區别。而「狎」則一直保持相同的寫法。
以下是一些關于「驕狎」的例句:
1. 他的驕狎态度引起了周圍人的不滿。
2. 她過于驕狎的舉止使她失去了不少朋友。
3. 這隻狗狗非常驕狎,從不聽主人的命令。
相關詞彙:
組詞:驕傲、狂傲、狂放、放肆
近義詞:傲慢、自傲、狂妄、放肆
反義詞:謙遜、謙虛、謹慎、拘謹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