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建有台觀,守備牢固的宮殿。《左傳·襄公二十三年》:“ 桓子 曰:‘奉君以走固宮,必無害也。’……二婦人輦以如公,奉公以如固宮。” 杜預 注:“固宮,宮之有臺觀備守者。”
“固宮”是古代漢語詞彙,具體解釋如下:
指建有台觀且守備牢固的宮殿,強調其防禦功能與建築結構的堅固性。例如《左傳·襄公二十三年》記載,晉國大夫桓子曾建議“奉君以走固宮”,以保障君主安全。
固宮又稱襄公之宮或襄宮,是先秦時期晉國晉襄公的别宮。因其宮城高大堅固而得名,考古發現其位于今山西侯馬晉國遺址的牛村古城内城,建築結構為邊長52.5米見方的三級台基。
“固”在古漢語中多表示“堅固”“穩固”,而“宮”特指大型宮殿建築。固宮作為兼具防禦與居住功能的場所,反映了先秦時期貴族居所的軍事化特征。
固宮一詞由兩個漢字組成,其中“固”是第一個字,“宮”是第二個字。
“固”字的拆分部首是囗,筆畫數為十;“宮”字的拆分部首是宀,筆畫數為八。
“固宮”一詞源自漢語。其中,“固”字表示穩固、堅固的意思,“宮”字表示皇家的住所或宮殿的意思。
“固宮”的繁體字為「固宮」。
古時候漢字寫法的“固宮”與現代漢字寫法相似,沒有明顯的差别。
1. 他們修築了一道固宮般的城牆,以保護城市的安全。
2. 這座宮殿被冠以“固宮”的稱號,象征着王朝的穩固與安甯。
穩固、固定、固執、宮殿、宮廷
固定、穩固、牢固
搖動、不穩、脆弱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