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襲伐,疾伐。《詩·大雅·大明》:“維 師尚父 ,時維鷹揚,涼彼 武王 ,肆伐大 商 ,會朝清明。” 毛 傳:“肆,疾也。”按, 漢 應劭 《風俗通·皇霸·三王》引作“襲伐”,“襲”亦有輕行疾至之義。參閱 清 馬瑞辰 《毛詩傳箋通釋》。
關于“肆伐”的詞義解釋如下:
「肆伐」原指迅速而猛烈地攻擊,出自《詩經·大雅·大明》:“維師尚父,時維鷹揚,涼彼武王,肆伐大商。”其中“肆”為疾速之意,“伐”表示征讨。
部分現代詞典(如)将“肆伐”解釋為“任意破壞”,可能受“肆”的“放縱”義項影響,但此用法缺乏廣泛文獻支持,建議結合具體語境判斷。
古典文獻中“肆伐”特指迅猛征伐,屬于曆史語境詞彙;現代若用于描述破壞行為,需注意語源差異。
肆伐是一個漢字詞語,意思為破壞、摧毀、殘殺。
它的拆分部首是⺼(月)和攵(攴)。
根據筆畫順序,肆伐共有11畫。
肆伐一詞來源于古代漢字,最早可追溯到先秦時期。其中,“肆”字來自于甲骨文,表示發洩、狂野。而“伐”字則來自金文,意為破壞、打擊。
肆伐在繁體字中的寫法為 “肆伐”。
在古代,漢字的寫法多種多樣。以“肆伐”為例,秦朝時期的寫法為 “肆罰”,意思相同。
以下是一個例句:“在戰争中,敵軍肆伐了我們的村莊,造成了巨大的傷亡。”
與肆伐含義相近的詞語有:破壞、摧殘、毀滅等。
與肆伐相反的詞語有:保護、維護、救助等。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