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大刀会的意思、大刀会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大刀会的解释

[a folk clandestine mass organization in the Qing Dynasty] 清末民间的一个秘密社团,白莲教的一个分支,其宗旨是反抗外国教会侵略势力

详细解释

清 末民间秘密团体之一,为白莲教的支派。1896年 江苏 、 安徽 、 山东 等地大刀会曾先后焚教堂、杀教士,成为义和团反帝爱******动的开端。大刀会曾发动反抗封建压迫的斗争,但亦曾被封建统治阶级利用来对付农民的革命斗争。 清 黄遵宪 《三哀诗·袁爽秋京卿》:“初言义和团,本出大刀会。” 李文清 《转战荆江两岸》:“当地的土豪劣绅买通了大刀会来扰乱我们。”

词语分解

网络扩展解释

大刀会是清末至民国时期中国北方及部分南方地区重要的民间秘密结社组织,其发展与时代背景紧密相关。以下是综合多来源信息的详细解释:

一、定义与起源

大刀会是白莲教的支派组织,主要活跃于19世纪末至20世纪上半叶。其名称来源于成员习武时携带大刀,早期又称"金钟罩",因宣称通过气功修炼能达到刀枪不入而得名。最早可追溯至1894年山东曹县、单县一带,由刘士端等人通过传授金钟罩武术发展而来。

二、宗旨与活动

  1. 核心主张:以"保卫身家"为口号,初期主要反抗外国教会侵略势力,焚烧教堂、驱逐传教士。
  2. 历史事件:
    • 1896年江苏、安徽、山东等地发起大规模反洋教斗争,成为义和团运动前奏。
    • 1897年制造"巨野教案",导致德国强占胶州湾。

三、组织特征

四、历史影响

  1. 直接推动了义和团运动兴起。
  2. 引发列强干预,如德国借"巨野教案"强签《胶澳租界条约》。
  3. 在民国时期演变为地方武装,部分被国民党和地主阶级利用。

五、后续演变

抗战时期在安徽歙县等地发展出"黄旗会"分支,以抗丁抗捐为号召,但逐渐被日伪势力渗透。福建顺昌县在1928-1949年间出现多种分支,如"白扇会""红带会"等,鼎盛时期会众达三千余人。


注:因权威资料来源较多,建议参考-3、5-6、8-9获取更完整史料。部分低权威性网页(4、7、10)未作为主要依据。

网络扩展解释二

大刀会(dà dāo huì)是一个由三个汉字组成的词语。下面将分别介绍它的拆分部首和笔画、来源、繁体字、古代写法、例句,以及相关的组词、近义词和反义词。 拆分部首和笔画: 大刀会由“大”、“刀”和“会”三个部分组成。“大”字的部首是“一”,有三画;“刀”字的部首是“刂”,有一刀画;“会”字的部首是“人”,有六画。 来源: 大刀会这个词的来源于中国历史,特指古代武力组织。它是由打砍敌人所用的大刀以及聚会、组织的意思组成。 繁体字: 大刀会的繁体字写作「大刀會」。 古时候汉字写法: 在古代,汉字的写法有所不同。大刀会的古代写法为「大刀會」。 例句: 1. 他们组成了一个大刀会,专门维护村里的安全。 2. 大刀会的成员准备好了刀,等待着行动的指令。 组词: 与大刀会相关的组词有刀客、刀盗、刀党等。 近义词: 大刀会的近义词有武力组织、刀剑团体、刀术帮派等。 反义词: 大刀会的反义词可以是和平组织、和解团体、文化团体等。 希望以上回答对你有帮助。如果你还有其他问题,我会很乐意继续帮助你!

别人正在浏览...

饱经霜雪编辑部贬义搏手不那残阙剗韤吃透春韶春禊呲打麤粥打马道杀大清明奠基断疟度宗風檐寸晷抚台光前絶后祼将狐媚子湖泊糊突桶贱秽建竖禁鼓康乐球宽语苦海无边,回头是岸苦恨燐燐笼括鹿粝麦麰鸣凤条鸣环抹剌陌上人貊謡难得糊涂藕断丝连潜逵七牢倾压邵伯诗勋食妖石鲗兽圈退还外物晚秋硙船微身无瑕午休小便晓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