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春秋的意思、春秋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春秋的解釋

(1) [a year]∶一年,四季

春秋匪解,享祀不忒。——《詩·魯頌·閟宮》

幾度風雨,幾度春秋

(2) [age]∶年齡

(3) [the Spring and Autumn Period]∶我國古代名,指公元前770—前476年中國各諸侯國争霸的時代

(4) [the Spring and Autumn Annals]∶史書名。儒家經典之一,相傳孔子根據魯國的編年史修訂而成

本之《春秋》以求其斷。——柳宗元《答韋中立論師道書》

詳細解釋

(1).春季與秋季。《禮記·王制》:“春秋教以《禮》《樂》,冬夏教以《詩》《書》。” 晉 陶潛 《移居》詩之二:“春秋多佳日,登高賦新詩。” 沉從文 《從文自傳·我所生長的地方》:“春秋二季農事起始與結束時,照例有老年人向各處人家斂錢,給社稷神唱木傀儡戲。”

(2).指春秋兩季的祭祀。《國語·楚語上》:“唯是春秋所以從先君者,請為‘靈’若‘厲’。” 韋昭 注:“春秋,言春秋禘、祫。”

(3).泛指祭祀。《左傳·僖公十三年》:“春秋窀穸之事。”

(4).泛指四時。《詩·魯頌·閟宮》:“春秋匪解,享祀不忒。” 鄭玄 箋:“春秋猶言四時也。” 漢 張衡 《東京賦》:“於是春秋改節,四時疊代。” 南朝 梁 劉孝标 《辯命論》:“今以其片言,辯其要趣,何異乎夕死之類,而論春秋之變哉。”

(5).光陰;歲月。《楚辭·遠遊》:“春秋忽其不淹兮,奚久留此故居。”《漢書·晁錯傳》:“刻於玉版,藏於金匱,歷之春秋,紀之後世,為帝者祖宗,與天地相終。” 郭小川 《登九山》詩:“望一望,想一想,誰不感到虛度春秋。”

(6).年紀;年數。《戰國策·楚策四》:“今 楚王 之春秋高矣,而君之封地,不可不早定也。” 北魏 楊衒之 《洛陽伽藍記·永甯寺》:“皇帝晏駕,春秋十九。” 李廣田 《老渡船》:“他在這種情形中已渡過了五十幾個春秋。”

(7).編年體史書名。相傳 孔子 據 魯 史修訂而成。所記起于 魯隱公 元年,止于 魯哀公 十四年,凡二百四十二年。叙事極簡,用字寓褒貶。為其傳者,以《左氏》《公羊》《穀梁》最著。《孟子·滕文公下》:“ 孔子 懼,作《春秋》。” 宋 範仲淹 《近名論》:“ 孔子 作《春秋》,即名教之書也。善者褒之,不善者貶之,使後世君臣,愛令名而勸,畏惡名而慎矣。” 範文瀾 蔡美彪 等《中國通史》第一編第四章第十節:“《春秋》是一部編年體的曆史。”

(8).古編年史的通稱。如 周 之《春秋》, 燕 之《春秋》等。 漢 以後有《楚漢春秋》《吳越春秋》等。亦泛指史冊、曆史。《史記·樂毅列傳》:“臣聞賢聖之君,功立而不廢,故著於春秋。” 唐 劉知幾 《史通·六家》:“ 墨子 曰‘吾見百國春秋’,蓋皆指此也。” 康有為 《聞徐子靜侍郎即奉赦免喜倒淚下》詩:“寃獄兩年悲黨錮,維新元老記春秋。” 光未然 《英雄鑽井隊》詩:“誓為祖國獻石油,甘灑熱血寫春秋。”

(9). 春秋 、 戰國 諸子之書,也有以“春秋”為名的,如《晏子春秋》《呂氏春秋》等。

(10).指褒貶。《春秋》用字,意寓褒貶,因借其意。 清 和邦額 《夜譚隨錄·崔秀才》:“胸中自有涇渭,皮裡自具春秋。” 清 蒲松齡 《聊齋志異·郭生》:“ 王 ( 王生 )諦玩之,其所塗留,似有春秋。”

(11).時代名。 孔子 《春秋》記事,從 周平王 四十九年,至 周敬王 三十九年(公元前722年-前481年)。計二百四十二年,史稱 春秋 時代。今多以 周平王 東遷至 韓 、 趙 、 魏 三家分 晉 (公元前770年-前476年)共二百九十五年,為 春秋 時代。《孟子·盡心下》:“ 春秋 無義戰,彼善於此,則有之矣。” 南朝 梁 劉勰 《文心雕龍·正緯》:“ 春秋 之末,羣經方備。” 唐 韓愈 《進士策問》:“ 春秋 之時,百有餘國。”

詞語分解

關注詞典網微信公衆號:詞典網,回複:春秋漢語 快速查詢。

網絡擴展解釋

“春秋”一詞在不同語境下有多種含義,綜合搜索結果解釋如下:

一、曆史時期

指中國東周前期(公元前770年-公元前476年)的特定曆史階段。這個時期周王室衰落,諸侯争霸,社會制度從奴隸制向封建制過渡。因魯國史書《春秋》記錄這一時期曆史而得名。

二、編年體史書

特指孔子修訂的魯國史書《春秋》,是中國現存最早的編年體史書,記載公元前722年至前481年共242年的曆史。後也泛指古代編年史。

三、時間與年齡的泛稱

  1. 時間代稱:泛指歲月更疊,如“幾度春秋”
  2. 年齡象征:借指人生階段,如“春秋鼎盛”表示壯年

四、季節與祭祀

  1. 原指春季和秋季,後延伸為四季總稱
  2. 古代特指春秋兩季的祭祀活動,如“春秋匪解,享祀不忒”(《詩經》)

五、特殊用法

在網絡語境中,可引申為對理想狀态的向往,如“我春秋你是”表達傾慕。


提示:該詞具體含義需結合上下文判斷,如曆史典籍中多指史書或時代,文學作品中常作時間隱喻。可通過查字典網站獲取更多例句。

網絡擴展解釋二

春秋(chūn qiū)是一個漢字詞語,由兩個部首組成。"春"部分由"日"部首構成,表示太陽升起的意思;"秋"部分由"禾"部首構成,表示莊稼成熟的意思。這個詞語來源于古代中國的曆史書籍《春秋》。 《春秋》一詞的繁體字形式與簡體字形式相同,即「春秋」。在古代,漢字的書寫方式與現在有所不同,字形比較複雜,但是所表示的含義并未發生變化。 這個詞語的例句可以是:"這本書講述了春秋時期的曆史。" 在這句話中,春秋指的是一個曆史時期。 關于組詞,可以有許多與春秋相關的詞語,例如:春季、秋天、春雨、秋風等等。 與春秋意義相近的詞語有:季節、時期、年代等。 與春秋意義相反的詞語暫時沒有找到相關的。 希望這個簡短的回答對您有幫助!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