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贊美。 漢 荀悅 《漢紀·成帝紀一》:“有頃, 長安 中稍稍自定,上歎美 商 之固守,數稱其議。”《書·堯典》“於變時雍” 宋 蔡沉 集傳:“於,歎美辭。”
贊美。 宋 宋敏求 《春明退朝錄》卷中:“ 唐 末常禦殿,更無仗,遇朔望,特設之。趨朝者,仍給廊下食。所以 鄭谷 輩多形於詩詠嘆美。” 清 王韬 《淞隱漫錄·周貞女》:“媪又盡出衣飾陳諸庭,益嘖嘖嘆美。”
“歎美”是一個漢語詞彙,其核心含義為贊美,常見于書面或正式語境中。以下是詳細解釋:
古代典籍
現代示例
如需進一步了解例句或文獻出處,可參考《漢紀》《春明退朝錄》等古籍。
歎美是一個詞語,包含了兩個部分:歎和美。
歎意為贊歎、稱贊、感歎等,表示對某種美好事物的敬佩和贊美之情。
美意為美麗、優美、絕妙等,表示對某個事物在審美上的高度認可。
因此,歎美可以理解為對美麗和優秀之處的贊歎和稱贊。
歎的拆分部首為口,筆畫數為5。
美的拆分部首為羊,筆畫數為9。
歎美一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漢語。
在古代文人墨客的筆下,他們常常以歎美來形容自然景觀、人物風貌、文學藝術作品等方面的美麗與優秀之處。
隨着時間的推移,歎美逐漸演變成一個常用的詞語,用來表達人們對各種美的推崇和稱贊。
歎美的繁體寫法為嘆美。
在古時候,歎美的漢字寫法可能有所不同。
對于歎這個字,根據不同的朝代和書法風格,其形态可能有所變化。
對于美這個字,古時候的寫法較為固定,基本上與現在相同。
1. 他對于這幅畫的修煉達到了登峰造極的境地,令人歎為觀止的美!
2. 這首詩如此之美,讓人不禁感歎作者的才情非凡。
3. 這片風景如畫,每次看到都讓我歎為絕美。
組詞:贊歎、贊美、羨慕、佩服。
近義詞:贊美。
反義詞:唏噓、嗟歎。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