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貶斥;除名。 宋 曾鞏 《祭黃君文》:“姦臣黜除,尤者擯死。”
(2).擯棄;删除。 田北湖 《論文章源流》:“ 孔氏 修訂國典,更有黜除。”
“黜除”是一個漢語成語,其含義和用法可從以下幾個方面詳細解析:
“黜除”指罷免、革除或撤銷某人的職務、地位,使其失去原有的權力。例如古代朝廷對官員的貶斥或除名,屬于政治語境中的常見用法。
貶斥與除名
指通過正式程式剝奪職務或身份。如宋代曾鞏《祭黃君文》中“姦臣黜除,尤者擯死”,即描述奸臣被罷免甚至處死的場景。
擯棄與删除
引申為對事物或觀念的摒棄,如田北湖在《論文章源流》中提到孔子修訂典籍時“更有黜除”,指删除不合規範的内容。
如需進一步了解具體文獻或曆史案例,可參考《漢語大詞典》或古典文集(如《曾鞏集》)。
《黜除》是一個漢語詞語,意為罷免、免職、廢黜、罷除。
《黜除》的部首是黑,總筆畫數為25畫。
《黜除》一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最早出現在《周禮·秋官·儀服》中。後來被廣泛運用于文獻、曆史和政治領域。
《黜除》的繁體寫法為「黜除」。
古代漢字寫法中,「黜除」可以有不同的變體。例如,有的寫作「黜去」、「除黜」等。
1. 根據公司章程,董事會有權對經理進行黜除。
2. 他因犯有嚴重錯誤而被黜除了學校的主席職務。
3. 這位政府官員涉嫌貪污,已被黜除公職。
相關的詞語和詞組有:黜退、黜廢、黜寵、黜免、廢黜、罷黜等。
近義詞有:免職、罷免、廢黜、罷除。
反義詞有:錄用、聘用、任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