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肅立恭敬。用作敬詞。 清 蒲松齡 《代孫樹百賀鈔關周禮部郎莊啟》:“稟啟何勝鵠恭雀躍之至!”
鹄恭(hú gōng)是一個古雅且富有意象的漢語詞彙,其含義可從字源和典籍用例中深入理解:
基本釋義
指如天鵝般端莊恭敬的姿态。“鹄”即天鵝,象征高潔挺拔;“恭”意為謙敬有禮。二字結合,既形容儀态如鹄鳥般直立舒展,又蘊含内心持敬的修養,常見于描述君子風範或莊重場合的儀容。例如《禮記·曲禮》有“立如齊(齋),立如鹄”之句,強調站立時應如祭祀般端正。
出處與典故
該詞可追溯至儒家經典對儀禮的闡釋。漢代鄭玄注《儀禮·士相見禮》“君子正容體”時,以“鹄立”喻身姿挺立,後衍生出“鹄恭”一詞,強調外儀與内敬的統一。清代學者段玉裁在《說文解字注》中亦提及“鹄”引申為“直項”(脖頸端直),與恭敬之态相通。
現代用法與延伸
現代漢語中雖不常用,但可見于文言色彩濃厚的文學作品或禮儀論述中,用以形容人莊重自持、不卑不亢的氣度。其文化内涵承載了傳統禮教對“形神兼備”的追求,如梁啟超《新民說》論及“禮者鹄恭以為節”,即指以端正儀态節制言行。
參考資料
“鹄恭”是一個古典敬辭,具體含義及用法如下:
一、基本解釋
“鹄恭”意為肅立恭敬,多用于正式場合表達謙遜與敬意。該詞由“鹄”(hú)和“恭”(gōng)二字組成:
二、出處與例句
該詞可見于清代蒲松齡的《代孫樹百賀鈔關周禮部郎莊啟》中:“禀啟何勝鹄恭雀躍之至!” 此句以“鹄恭”形容莊重的恭敬姿态,與“雀躍”(表欣喜)形成對比,增強情感表達。
三、使用場景
“鹄恭”屬文言詞彙,現代漢語中較少使用,多見于古籍或仿古文體中,作為敬詞表達對尊者、長者的尊敬态度。
該詞強調身體姿态與内心敬意的統一,常用于書信、賀啟等正式文本,體現傳統禮儀文化中對儀态與禮節的重視。
镺蔓半支蓮暴卒裱畫鋪鬓髭插枝成丹程門立雪塵屑尺布鬥粟出身祠城惔焚大屈調衛地險洞庭湖東走西撞度揆鬌鬓黩武發動渢渢攻劫鶴山鳳尾花粉錢荒土戶冊護呵回熱火苗僥駁驕狠焦土旌纛竫嘿倦憩鋸鲨矻齊涼觀量入為出鑪椎買閑鳴筝謬解慕尼黑球寒曬腹山積霜雪速賓索賠桃蹊逃暑飲體問題序土紙吻合縣命習慣若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