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肅立恭敬。用作敬詞。 清 蒲松齡 《代孫樹百賀鈔關周禮部郎莊啟》:“稟啟何勝鵠恭雀躍之至!”
“鹄恭”是一個古典敬辭,具體含義及用法如下:
一、基本解釋
“鹄恭”意為肅立恭敬,多用于正式場合表達謙遜與敬意。該詞由“鹄”(hú)和“恭”(gōng)二字組成:
二、出處與例句
該詞可見于清代蒲松齡的《代孫樹百賀鈔關周禮部郎莊啟》中:“禀啟何勝鹄恭雀躍之至!” 此句以“鹄恭”形容莊重的恭敬姿态,與“雀躍”(表欣喜)形成對比,增強情感表達。
三、使用場景
“鹄恭”屬文言詞彙,現代漢語中較少使用,多見于古籍或仿古文體中,作為敬詞表達對尊者、長者的尊敬态度。
該詞強調身體姿态與内心敬意的統一,常用于書信、賀啟等正式文本,體現傳統禮儀文化中對儀态與禮節的重視。
《鹄恭》是一個漢字詞語,可以指代鹄,即天鵝,也可以指代對天鵝的敬仰和尊敬之情。在古代文學中,鹄被視為一種高貴、純潔和美麗的象征,因此《鹄恭》也被用來表達對美麗、高尚的事物的稱贊。
《鹄恭》的部首為鳥(鳥部),它是由「鳥」和「訇」兩個字組成。其中「鳥」是部首,由9畫組成,而「訇」是所有漢字中最複雜的兩個字之一,由19畫組成。因此,整個詞語《鹄恭》一共由28畫構成。
《鹄恭》這個詞源于古代文學作品《楚辭·天問》中的一句詩:“鹄立于莊周之間,百裡視下而不見土。” 這句詩描述了鹄站在高處能俯瞰百裡地,卻不見地面的景象。這首詩通過描繪鹄的高貴和氣度,來寄托對高尚品質的贊揚。
《鹄恭》的繁體字為「鵠恭」。
在古時候,《鹄恭》的寫法沒有太大差異,隻是字形會略有變化。例如,「鹄」的古代寫法可以是「鵠」,而「恭」的古代寫法可以是「鞏」。這些變化主要是因為古代字形的演變和不同書法風格的影響。
1. 他的形象高大威武,站立如同一隻鹄。
2. 他受到了衆人鹄恭的禮贊和尊敬。
3. 這幅畫将鹄的高尚形象展現得淋漓盡緻。
組詞:鹄形恭色(形容高貴莊重的品質)、鹄立鸾飛(形容高居要位)、鹄的到來(指高官的到來)等。
近義詞:恭敬、莊重、威嚴、高貴等。
反義詞:谄媚、卑微、低賤、世俗等。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