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指國君對臣下特别的恩賜。《周禮·天官·内饔》:“凡王之好賜肉脩,則饔人共之。” 鄭玄 注:“好賜,王所善而賜也。” 孫诒讓 正義:“王於羣臣有所厚好則賜予之,不在常賜之科者也。” 宋 洪邁 《容齋三筆·元豐庫》:“入 紹熙 以來,頗供好賜之用,似聞日減於舊雲。”
“好賜”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主要源于古代文獻,以下是詳細解釋:
詞源與背景
該詞最早見于《周禮·天官·内饔》:“凡王之好賜肉脩,則饔人共之。”鄭玄注:“好賜,王所善而賜也。”孫诒讓進一步解釋為“王於羣臣有所厚好則賜予之,不在常賜之科者也”,說明這類賞賜是君主因個人偏愛或特殊功績而給予的,不同于制度化的常規賞賜。
曆史用例
宋代洪邁在《容齋三筆·元豐庫》中提到:“入紹熙以來,頗供好賜之用,似聞日減於舊雲。” 體現了該詞在曆史文獻中的實際應用。
如需進一步了解古代賞賜制度,可參考《周禮》或宋代典章類文獻。
好賜是一個常見的詞彙,它由兩個部分組成:好和賜。
好賜的部首分别為“女”和“貝”,女表示“人物”,貝表示“貝殼”。根據部首的意義,我們可以推測好賜與女性和貝殼有關。
好賜的筆畫數為7畫,其中好的筆畫數為5畫,賜的筆畫數為2畫。
好賜這個詞的來源較為古老,它在古代文獻中出現的頻率較高。它的意思是充滿善意地贈送、給予。人們通過好賜來表達對别人的慷慨和友好。
在繁體字中,“好賜”與簡體字保持一緻,沒有發生變化。
在古時候,好賜的寫法可能有所不同。根據古代文字的發展演變,好賜可能被寫作“好予”。不過,在現代漢字中,“好予”已經不再常見,而被“好賜”所取代。
以下是一些關于好賜的例句:
1. 他對朋友好賜了一些貝殼,表示感謝之情。
2. 長者們常常好賜智慧給年輕人,幫助他們成長。
好賜的組詞如下:
1. 好心:用心善良、誠心。
2. 賜予:給予、授予。
3. 好意:善意、友善的意願。
好賜的近義詞:
1. 遞送:贈送、送達。
2. 授予:賜予、授給。
好賜的反義詞:
1. 收回:收回已經給予的東西。
2. 拒絕:不給予、不答應。
通過以上介紹,我們對好賜的意思、拆分部首和筆畫、來源、繁體、古時候漢字寫法、例句、組詞、近義詞和反義詞都有了基本的了解。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