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相隔的距離遙遠。《文選·司馬相如<封禅文>》:“邇陿遊原,遐闊泳沫。” 李善 注引 孟康 曰:“邇,近也。原,本也。遐,遠也。闊,廣也。泳,浮也。恩德比之於水,近者遊其原,遠者浮其沫。” 唐 崔湜 《贈蘇少府赴任江南餘時還京》詩:“誰言阻遐闊,所貴在相知。” 唐 李翺 《祭從祖弟秘書少監文》:“於乎哀哉!吾責刺遠州,道裡遐闊,病不得見,喪不得臨,痛悼摧傷,悽貫心骨。”
(2).邊遠之地。 唐 柳宗元 《道州文宣王廟碑》:“爰自京師太學,徧于州邑,遐闊僻陋鹹用斯時緻奠展誠。”
“遐闊”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可從以下兩方面解析,結合不同文獻用例說明:
相隔距離遙遠
指空間或時間上的遙遠,常用于描述地理跨度或情感疏離。如唐代李翺在《祭從祖弟秘書少監文》中寫道:“吾責刺遠州,道裡遐闊”,表達因路途遙遠無法親臨喪事的遺憾。
邊遠之地
表示地理位置偏僻、遠離中心區域。如柳宗元在《道州文宣王廟碑》中提到“遐闊僻陋”,指代偏遠荒僻的地方。
現代語境中,“遐闊”多用于文學或書面表達,形容遼闊的自然景觀(如“遐闊的草原”)或抽象概念(如“思緒遐闊”),需根據上下文判斷具體指向。
遐闊(Xiá kuò)是一個形容詞,表示廣闊、遼闊的意思。指的是空間、領域或視野廣闊、遼闊無邊。
遐(xī)的部首是辵,總共有11個筆畫。
闊(kuò)的部首是阝,總共有8個筆畫。
遐闊的來源比較明确,是由兩個意思相近的漢字組合而成。
遐闊的繁體字為「遐闊」。
在古代,遐闊的寫法可能與現代有所不同。不過,根據目前的研究,它們的寫法基本上沒有發生太大的變化。
1. 坐在高山之巅,俯瞰着遐闊的大地。
2. 他的音樂才華無邊,展示出了音樂世界的遐闊。
3. 冒險家們勇敢踏足了遐闊的沙漠和雨林。
1. 遙遐:形容距離遙遠。
2. 延遐:拖延時間或擴展空間的意思。
3. 縱橫遐闊:形容自由、無拘束的狀态。
遼闊、廣袤、浩渺。
狹小、狹窄。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