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古代惡人的稱號。謂其行惡而好邪僻。《左傳·文公十八年》:“ 少皡氏 有不才子,毀信廢忠,崇飾惡言,靖譖庸回,服讒蒐慝,以誣盛德,天下之民謂之窮奇。” 杜預 注:“謂 共工 。其行窮,其好奇。” 孔穎達 疏:“行惡終必窮,故雲其行窮也;好惡言,好讒慝,是所好奇異於人也。”
(2).傳說中的神名。《淮南子·墬形訓》:“ 窮奇 ,廣莫風之所生也。” 高誘 注:“ 窮奇 ,天神也。在北方道,足桀兩龍,其形如虎。”
(3).傳說中的獸名。《山海經·西山經》:“﹝ 邽山 ﹞其上有獸焉,其狀如牛,蝟毛,名曰窮奇,音如獆狗,是食人。” 郭璞 注:“或雲似虎,蝟毛,有翼……一名號神狗。” 漢 司馬相如 《上林賦》:“赤首圜題,窮奇象犀。”《二刻拍案驚奇》卷三九:“細看那鏡小小的隻有四五寸,面上精光閃爍,背上鼻鈕四傍,隱起窮奇饕餮魚龍波浪之形。”
(4).極端新奇。 漢 王延壽 《魯靈光殿賦》:“窮奇極妙,棟宇已來未之有兮。”《南史·齊文惠太子長懋傳》:“開拓 玄圃園 與 臺城 北塹等,其中起出土山池閣樓觀塔宇,窮奇極麗,費以千萬。” 清 王韬 《甕牖馀談·記東逆事》:“曾造一大牀,四面玻璃,中貯水以蓄金魚,荇藻交橫,窮奇極巧。”
(5).極力追求新奇。 唐 張鷟 《遊仙窟》:“緩步急行,窮奇造鑿。” 宋 蘇轼 《雪林硯屏率魯直同賦》詩:“窮奇真自蠹,詩句且娛心。”
窮奇是中國古代神話傳說中的兇獸,其釋義可從文獻典籍與詞義演變兩方面解析:
一、基本釋義 據《漢語大詞典》記載,“窮奇”為四兇之一,形似虎,生雙翼,性食人。《山海經·西山經》描述其狀如牛,音似獆狗,毛發如刺猬,象征背信棄義之惡行(來源:中國哲學書電子化計劃《山海經》卷三)。
二、文獻出處
三、文化象征 古代司法體系中,窮奇紋飾常用于獄門,如《後漢書·禮儀志》記載漢代監獄門扉鑄有窮奇頭像,寓意震懾罪犯(來源:中國古籍全錄數據庫)。
四、詞義演變 現代漢語中衍生出形容詞用法,《現代漢語詞典》第七版收錄“窮奇”引申義,喻指行為乖張、心性兇惡之人(來源:商務印書館《現代漢語詞典》電子版)。
“窮奇”是一個多義詞,其含義在不同文獻和語境中有不同解釋,主要涵蓋以下方面:
《左傳·文公十八年》記載,窮奇是少皡氏(少昊)的後代,因“毀信廢忠、崇飾惡言”被百姓稱為“窮奇”,象征行惡而好邪僻之人。杜預注解說其“行窮好奇”,即行為極端且追求怪異。
《淮南子·墬形訓》提到窮奇是“廣莫風所生”的天神,形象如虎,足踏兩龍,居于北方。高誘注進一步描述其為北方道中的天神。
《山海經》兩處記載窮奇:
少數文獻中,“窮奇”被引申為:
窮奇作為“四兇”之一,象征背信棄義,常被用于比喻惡人或兇險事物。傳說舜将其流放至邊遠之地以抵禦魑魅。其形象在文學、藝術中常與饕餮等兇獸組合出現,如《二刻拍案驚奇》描述器物紋飾時提及。
如需進一步了解具體文獻出處,可參考《左傳》《山海經》等古籍原文。
百乘杯瓢閉絕泌陽不胫而走不淹時不臻藏識草頭露凋槭雕掞凍飙番異富态服玩敢保耿正管是滾霤绲淆顧謝海水寒梅悍頑好嗜衡尺恨相知晚黃帝子孫逭誅冱凍鲛國憍矜髻寶截發泾川救熄姱大老友立論廪振露馬腳偶倡平地起孤丁平辇毗尼蒲萐青嵓穹礴冥搜取媚扔蹦日影沙鑼泰半帖騎通便王鴡武昌柳烏斯藏遐甿飨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