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徒士的意思、徒士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徒士的解釋

指服役的人。《東觀漢記·鄧訓傳》:“ 永平 中,治 滹沱 、 石臼河 ,從 都慮 至 羊腸倉 ,欲令通漕。 太原 吏民苦轉運,所經三百八十九隘,前後沒溺死者不可勝算。 建初 三年,拜 訓 謁者,監領其事,更用驢輦,歲省億萬計,活徒士數千人。”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徒士”一詞在漢語中有兩種不同的解釋,具體含義需結合語境判斷:

  1. 成語含義(比喻義)
    指沒有實際才能、僅有虛名的人。

    • 構成解析:“徒”指空有虛名而無能力者,“士”原指有學識才能的人,組合後形成反諷效果。
    • 使用場景:多用于批評名不副實之人,如“他雖被稱作專家,實為徒士”。
  2. 字面含義(曆史文獻義)
    指服役或從事勞役的人。

    • 文獻例證:《東觀漢記·鄧訓傳》記載“活徒士數千人”,描述免除勞役者。
    • 構成解析:此處“徒”指服勞役者,“士”可理解為役夫或士兵,組合為服役群體的泛稱。

注意:兩種解釋的差異源于語境。成語用法側重諷刺性,而曆史文獻中的表述更偏向客觀描述。建議結合具體文本判斷詞義。

網絡擴展解釋二

《徒士》的意思

《徒士》一詞指的是一位遊曆求學,跟隨名師學習的人。在古代中國,徒士是一種重要的學術行為,被視為一種願景與責任。

拆分部首和筆畫

《徒士》這個詞由兩個部首組成,分别是 “彳”和“士”,其中“彳”是古代漢字中的一個部首,表示走路的意思;而“士”是士人的意思,也是一個獨立的部首。

根據部首分解,徒士的共有8個筆畫,其中“彳”部3畫,“士”部5畫。

詞源與繁體

《徒士》一詞源于古代中國文化中的學習傳統。在古代,士人被視為學者,而遊學則是作為一種進一步學習和培訓的方式。因此,徒士一詞又可以理解為徒步學習的學者。

繁體字“徒士”是對這個詞的傳統漢字寫法,與現代簡體字“徒士”相對應。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漢字寫法中,徒士的寫法與現代有所不同。具體而言,士部分采用傳統的“士”字寫法, 彳部分則采用古代寫法。

例句

1. 他已成為一位優秀的徒士,深受名師的賞識。

2. 作為一名徒士,他堅持不懈地追求知識的完善。

組詞

1. 徒弟:指的是一個人在某領域跟隨師傅學習的學生。

2. 行者:指的是一個人在行走中修行并尋求啟示的人。

近義詞和反義詞

近義詞:學子、學徒、學生

反義詞:導師、師傅、師長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