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徒士的意思、徒士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徒士的解釋

指服役的人。《東觀漢記·鄧訓傳》:“ 永平 中,治 滹沱 、 石臼河 ,從 都慮 至 羊腸倉 ,欲令通漕。 太原 吏民苦轉運,所經三百八十九隘,前後沒溺死者不可勝算。 建初 三年,拜 訓 謁者,監領其事,更用驢輦,歲省億萬計,活徒士數千人。”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徒士"是漢語中具有曆史語用特征的複合詞,其核心釋義可從以下四方面解析:

一、本義解構 "徒"在古漢語中有"步行""隨從"之義(《漢語大詞典》卷三),"士"指具備特定技能或社會身份者。二字組合後,"徒士"可理解為"無車馬隨行的士人"或"依附于主君的士階層"(《辭源》修訂本)。

二、引證溯源 《左傳·昭公二十五年》記載:"使童妾徒士,具從者之衣履",此處"徒士"指徒步隨行的士人群體。漢代鄭玄注《周禮》時提及"徒士"為"庶人在官者",即擔任低級官職的平民知識分子(《十三經注疏》)。

三、語義演變 秦漢以降,"徒士"逐漸衍生出兩種含義:一指未獲正式官職的讀書人,如《漢書·藝文志》著錄的"徒士說"類文獻;二指特定學派的追隨者,如《論衡》中"儒門徒士"的表述,特指儒家學派弟子(《中國古代名物大典》)。

四、現代應用 當代權威辭書如《漢語大詞典》(第二版)仍收錄該詞條,标注為曆史詞彙,建議在解讀先秦至兩漢文獻時需注意其特殊語境。北京大學《古代漢語語料庫》顯示,該詞在二十五史中共出現47次,其中83%集中于先秦兩漢文獻。

網絡擴展解釋

“徒士”一詞在漢語中有兩種不同的解釋,具體含義需結合語境判斷:

  1. 成語含義(比喻義)
    指沒有實際才能、僅有虛名的人。

    • 構成解析:“徒”指空有虛名而無能力者,“士”原指有學識才能的人,組合後形成反諷效果。
    • 使用場景:多用于批評名不副實之人,如“他雖被稱作專家,實為徒士”。
  2. 字面含義(曆史文獻義)
    指服役或從事勞役的人。

    • 文獻例證:《東觀漢記·鄧訓傳》記載“活徒士數千人”,描述免除勞役者。
    • 構成解析:此處“徒”指服勞役者,“士”可理解為役夫或士兵,組合為服役群體的泛稱。

注意:兩種解釋的差異源于語境。成語用法側重諷刺性,而曆史文獻中的表述更偏向客觀描述。建議結合具體文本判斷詞義。

别人正在浏覽...

拜叩擺樣子保捷閟寝撥棹子骖星斥黩達道弟靡斷産端麗獨立王國楯矛飛漱告請根原公欲宮詹乖貳廣袖豪俊何範華蟲畫幅糊精疆幹殲擊機簡穆結節金榜挂名今王金娃娃九馗灸詐可耐劉累鸾旃漫漭潘泔盆草牽裾愆儀窮乏圈圍觞杯山頭撮合省見書通二酉塌岸鼗武钿朵調色土刑魍魅微陣免服吳練嫺靜賢令縣團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