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屈曲而不伸展貌。《楚辭·王逸<九思·哀歲>》:“投劍兮脫冕,龍屈兮蜿蟤。”原注:“蜿蟤,自迫促貌。”
“蜿蟤”是一個較為生僻的漢語詞彙,其讀音為wān zhuān,主要用于形容事物屈曲不伸展的狀态。以下是詳細解釋:
基本含義
“蜿蟤”指物體(如蛇、道路、河流等)彎曲、蜷縮且無法舒展的形态。例如《楚辭·九思·哀歲》中“龍屈兮蜿蟤”一句,以龍的蜷曲姿态比喻困境中的壓抑感()。
延伸語境
該詞常帶有“受迫、局促”的隱含義,如原注提到“自迫促貌”,暗示因外界壓力導緻的扭曲狀态()。這與“蜿蜒”(單純形容曲折延伸)略有不同,後者更中性。
易混淆詞辨析
現代使用建議
該詞在現代漢語中極少使用,多見于古籍或文學創作。日常表達中,可選用“蜷曲”“盤曲”等更通用的詞彙替代。
如需進一步考證,可參考《楚辭》相關注釋或古漢語詞典。
《蜿蟤》是一個形容詞,用來形容事物曲折、蜿蜒盤曲的樣子。它通常用來形容河流、山脈、蛇等具有彎曲形狀的事物。
《蜿蟤》這個詞的部首是蟲(chóng),它由兩個字組成,分别是蜿和蟤。
蜿的部首是蟲,它總共有10畫。蟤的部首也是蟲,它總共有16畫。
《蜿蟤》一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文獻中,最早出現在《西京雜記》這本書中。它采用繁體字書寫時,分别是「蜿」和「蟤」。
在古代,「蜿蟤」這個詞的寫法可能有所不同,但整體上還是保持了蜿和蟤的形态。漢字的形狀變化較大,具體的寫法會因為年代、地域而有所差異。
1. 河流蜿蟤地穿越山谷,給大地增添了一道美麗的風景線。
2. 走進這座蜿蟤的小巷,仿佛進入了另一個世界。
3. 蟒蛇蜿蟤地纏繞在樹枝上,令人不寒而栗。
蜿蟤叢生、蜿蟤盤旋、蜿蟤曲徑、蜿蟤迂回
蜿蟤的近義詞有彎曲、蜿蜒、曲折。
蜿蟤的反義詞是筆直、直線。因為蜿蟤形容的是曲線狀的事物,反義詞則形容直線、直角狀的事物。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