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承乏的意思、承乏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承乏的解釋

[feel unqualified for an position] 暫任某職的謙稱

攝官承乏。——《左傳·成公二年》

詳細解釋

承繼空缺的職位。後多用作任官的謙詞。《左傳·成公二年》:“敢告不敏,攝官承乏。” 杜預 注:“言欲以己不敏,攝承空乏。” 晉 潘嶽 《秋興賦》:“攝官承乏,猥廁朝列。”《新唐書·百官志三》:“ 樂彥瑋 為大夫,以嘗召兩禦史,乃加副承詔一人,闕則殿中承乏。” 宋 宗澤 《賢樂堂記》:“ 宣和 六年春,朝廷以僕承乏郡貳。” 明 陸垹 《篑齋雜著·皁隸銀》:“予承乏是司郎中。”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承乏"是古代漢語中常見的謙辭,源自《左傳·成公二年》"敢告不敏,攝官承乏",原指因職位空缺而暫時代理或擔任某項職務,後演變為擔任職務時的自謙說法。其核心含義包含三層:

一、詞義解析

"承"指接受、承擔;"乏"指空缺、不足。"承乏"字面意為"因缺乏合適人選而勉強承擔",強調任職者的謙遜态度。《漢語大詞典》指出該詞多用于官員就職或文人代職時自表才德不足的語境。

二、用法特征

  1. 謙遜性:如王安石《除知制诰謝表》"承乏之漸,懼不克堪",突出任職者的自謙;
  2. 臨時性:《古代漢語虛詞詞典》載其常與"暫""權"等詞連用,如"暫承乏""權承乏";
  3. 書面語體:多出現于古代公文、書信等正式場合,《辭源》标注其為"舊時謙辭"。

三、現代應用

該詞在現代漢語中仍有保留,但使用範圍縮小,主要見于學術著作引用古文、曆史文獻研究等領域。《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将其列為"書面語謙辭",建議在仿古文體或特定禮儀場合使用。

網絡擴展解釋

“承乏”是一個古代漢語謙辭,主要用于表示暫時擔任某職位,強調在無人勝任的情況下暫代其職。以下是詳細解釋:

1.基本定義

2.曆史來源與演變

3.使用場景與語境

4.例句參考

5.學術新解

“承乏”是古代官場謙辭,體現中國傳統文化中的謙遜态度,其核心語義與用法從春秋沿用至今,具有鮮明的曆史延續性。

别人正在浏覽...

八牖避慎長茭刺察倒懸搭橋跌成風蟲分身無術符策浮舟扶竹告變耿挺閤職廣青患咎溷章降喻踐滅精進精楷禁語記史究理舊套蠲滌拘系苛吏昆侖縣圃利餌禮律柳湖魯連子梅雪密陳磨厓囡囡披宣破言遣興潛躍竊竊私私麒麟楦青道慶隆時貢釋宥耍滑書幌肆情松銘太一推革脫聲脫氣瓦釜外因違令小軍夏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