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乏的意思、承乏的详细解释
承乏的解释
[feel unqualified for an position] 暂任某职的谦称
摄官承乏。——《左传·成公二年》
详细解释
承继空缺的职位。后多用作任官的谦词。《左传·成公二年》:“敢告不敏,摄官承乏。” 杜预 注:“言欲以己不敏,摄承空乏。” 晋 潘岳 《秋兴赋》:“摄官承乏,猥厕朝列。”《新唐书·百官志三》:“ 乐彦瑋 为大夫,以尝召两御史,乃加副承詔一人,闕则殿中承乏。” 宋 宗泽 《贤乐堂记》:“ 宣和 六年春,朝廷以僕承乏郡贰。” 明 陆垹 《篑斋杂著·皁隶银》:“予承乏是司郎中。”
词语分解
- 承的解释 承 é 在下面接受,托着:承重。承受。 担当,应允:承担。承当。承包。承做。承认。 受到,蒙受:承蒙。承恩(蒙受恩泽)。 继续,接联:继承。承平(指社会比较持久安定的局面)。承前启后。 顺从,迎合:奉
- 乏的解释 乏 á 缺少:乏味。贫乏。不乏其人。 疲倦:乏困。乏累。疲乏。 无能,无用:乏气。乏煤。 累 笔画数:; 部首:丿; 笔顺编号:
网络扩展解释
“承乏”是一个古代汉语谦辞,主要用于表示暂时担任某职位,强调在无人胜任的情况下暂代其职。以下是详细解释:
1.基本定义
- 词义:指暂时填补职位空缺,多用作任职时的自谦之语,隐含“才不配位”或“临时充数”之意。
- 结构:“承”指继承、接续,“乏”指空缺、缺乏,合意为“承接空缺的位置”。
2.历史来源与演变
- 最早出处:出自《左传·成公二年》:“敢告不敏,摄官承乏。” 此处晋国司马韩厥在战争中俘获齐顷公(实为替身)时,以“承乏”自谦暂代官职。
- 后世用例:
- 晋代潘岳《秋兴赋》:“摄官承乏,猥厕朝列。”
- 唐代《新唐书·百官志》:“乐彦瑋为大夫,乃加副承詔一人,闕则殿中承乏。”
3.使用场景与语境
- 谦辞功能:古代官员就任时向君主或同僚表示自谦,强调职位暂时无人胜任,自己仅是临时补缺。
- 现代适用:虽较少使用,但在正式场合或书面语中仍可见,如学术文章或历史题材作品。
4.例句参考
- 《左传》:“摄官承乏。” (暂代官职)
- 明代陆垹:“予承乏是司郎中。” (我暂任此职)
- 现代造句:“承乏主编一职,望诸位同仁不吝指教。”
5.学术新解
- 有研究指出,“摄官承乏”更强调“趁人才匮乏时代理官职”,进一步强化了自谦的意味。
“承乏”是古代官场谦辞,体现中国传统文化中的谦逊态度,其核心语义与用法从春秋沿用至今,具有鲜明的历史延续性。
网络扩展解释二
《承乏》这个词意思是:接受、背负着缺乏、不足的状态。
别人正在浏览...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