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的道德。《淮南子·泰族訓》:“中考乎人德,以制禮樂,行仁義之道,以治人倫,而除暴6*亂之禍。” 漢 董仲舒 《春秋繁露·人副天數》:“天德施,地德化,人德義。”
關注詞典網微信公衆號:詞典網,回複:人德漢語 快速查詢。
“人德”是一個漢語詞語,其核心含義指人的道德品質與品行,強調個人在倫理修養和行為準則上的表現。以下為詳細解析:
“人德”由“人”與“德”組成:
古代文獻中,“人德”常與“天德”“地德”并提,形成“三才”倫理體系,體現傳統哲學對道德層級的劃分。
如需進一步了解具體典籍中的用法,可參考《淮南子·泰族訓》及董仲舒《春秋繁露》。
人德是指一個人的品德和道德修養。它是衡量一個人是否具備良好品質和道德規範的标準。
人德的組成部分是“人”和“德”兩個字。其中,“人”是一個獨立的部首,表示人類,“德”是一個獨立的部首,表示道德。
拆分後的筆畫數為:“人”字由2個筆畫組成,“德”字由9個筆畫組成。
“人德”一詞來源于古代漢語,出自《孟子·盡心上》:“必以有人德”(必須具備高尚的品德)。繁體字為“人德”。
古代漢字的寫法與現代略有不同。以“人”字為例,古代寫法為肉、大、亻,下面兩點相連表示腿部;以“德”字為例,古代寫法為彳、田、心、⺆、白、又、心,上面三點表示光明,下面兩點表示行走。
1. 他的人德高尚,深受大家的尊敬。
2. 一個人的學曆隻是外在條件,真正衡量一個人的是他的人德。
人德通過組合其他詞語,可以形成以下詞語:
1. 善人德
2. 人德高尚
3. 人德品行
4. 人德充盈
人德的近義詞有:道德、品德、素質、操行。
人德的反義詞有:惡德、不德、品行惡劣。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