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棄本的意思、棄本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棄本的解釋

古指不務農桑。 唐 錢起 《江行無題》詩之四七:“土曠深耕少,江平遠釣多。生平皆棄本,金革竟如何。”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棄本”是古漢語中的複合詞,由“棄”(舍棄)和“本”(根本)構成,原指放棄農業這一立國之基。《漢書·食貨志》中記載:“背本趨末,食者甚衆,是天下之大殘也”,其中“本”即代指農耕。該詞在《漢語大詞典》中被解釋為“古代指棄農務商工等末業”,例如《晉書·傅玄傳》提到“棄本逐末者,賢士所恥”。

在詞義演變中,“棄本”衍生出“背離根本原則”的抽象含義。宋代朱熹《論語集注》中曾用“棄本逐末”批評忽視德行培養而追求細枝末節的行為,體現了儒家對核心價值的重視。現代漢語中,“棄本”多用于文學或學術領域,如錢鐘書《管錐編》以“棄本求末”比喻學術研究中忽視本質問題的傾向。

該詞的語法功能以動詞性短語為主,常與“逐末”“趨利”等詞搭配使用,例如《辭源》引《商君書》例句:“民舍本而事末則好智,好智則多詐”。

網絡擴展解釋

“棄本”一詞的含義可以從以下兩個層面進行解釋:

  1. 古代核心含義
    指放棄農業這一根本生計。古時以農為本,棄本即不務農桑,轉而從事工商業等其他活動。

    ▶ 例證:唐代錢起《江行無題》詩雲:“生平皆棄本,金革竟如何”,反映安史之亂後百姓棄農從軍的現象。

  2. 現代引申義
    引申為舍棄根本或初心,含貶義色彩。常與“逐末”組成成語(如“棄本逐末”),比喻做事主次不分,追求細枝末節。
    ▶ 例:清代恽敬《答鄧鹿耕書》批評“棄本求末”行為,指某些人放棄修身之本而追求喪葬排場。

重點辨析:該詞在古籍中多指具體的經濟結構問題(重商輕農),現代則更多用于抽象層面的價值取舍。使用時需結合語境判斷具體指向。

别人正在浏覽...

敗褐邦采暴濫不牧聰惠大媒黨閥倒弄短接範鑄诽戲豐泰負郭田腐乳功閥恭莊詭智黑文花妖子虎路豇豆降接瀸濇澆訛階閣金螺金注積羽焜照雷令劍淪辱馬纓樹逆冒女曲缥瓦評閱茜紅喬榦湫溢趨避删裁煞性生賴升煉生期室氏手表收住輸赕瑣卒退相圖治靰鞡草五内俱崩無錫遐方香雪廂子溪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