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棄本的意思、棄本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棄本的解釋

古指不務農桑。 唐 錢起 《江行無題》詩之四七:“土曠深耕少,江平遠釣多。生平皆棄本,金革竟如何。”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棄本”一詞的含義可以從以下兩個層面進行解釋:

  1. 古代核心含義
    指放棄農業這一根本生計。古時以農為本,棄本即不務農桑,轉而從事工商業等其他活動。

    ▶ 例證:唐代錢起《江行無題》詩雲:“生平皆棄本,金革竟如何”,反映安史之亂後百姓棄農從軍的現象。

  2. 現代引申義
    引申為舍棄根本或初心,含貶義色彩。常與“逐末”組成成語(如“棄本逐末”),比喻做事主次不分,追求細枝末節。
    ▶ 例:清代恽敬《答鄧鹿耕書》批評“棄本求末”行為,指某些人放棄修身之本而追求喪葬排場。

重點辨析:該詞在古籍中多指具體的經濟結構問題(重商輕農),現代則更多用于抽象層面的價值取舍。使用時需結合語境判斷具體指向。

網絡擴展解釋二

棄本

棄本是一個漢字詞語,意思是放棄、抛棄根本。這個詞由兩個部分組成:棄(qi4)和本(ben3)。

棄的部首是弓(gong1),總共有7個筆畫。棄字的本義是放下彎曲的東西,後來引申為放棄、舍棄的意思。

本的部首是木(mu4),總共有5個筆畫。本字是古人使用木料制成的書籍的意思,後來引申為根本、本源的意思。

棄本這個詞來源于《管子·排權》篇:“放迷舍本。”意思是放下迷惑,舍棄根本。在現代漢語中,棄本形容一個人舍棄了自己的根本、放棄了最重要的東西。

在繁體字中,棄本的寫法保持不變。

在古時候的漢字寫法中,棄字的字形與現代略有不同,由“弓”像形的兩個橫折曲線組成。而本字則是由“木”像形的左右上下兩個橫杠和一個中間豎杠組成。

例句:
1. 這位音樂家以激昂奮進的人格而聞名,但最近他卻棄本投機,失去了自己的獨特風格。
2. 這個項目的管理層忽視了技術的根本,結果導緻了失敗。

組詞:棄明、棄故、棄舊圖新。

近義詞:放棄、抛棄、舍棄。

反義詞:堅持、保留、秉持。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