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亦作“ 疲單 ”。疲勞到極點。 晉 董京 《答孫楚》詩:“清流可飲,至道可餐,何為栖栖,自使疲單。” 唐 段成式 鄭符 等《遊長安諸寺聯句·諸畫聯句》:“ 稜伽 之力所疲殫, 李真 、 周昉 優劣難。” 清 孫枝蔚 《留别季希韓同令兄滄葦侍禦》詩:“留客無奇策,何以免疲單。”
疲殚(pí dān)是一個古漢語複合詞,由“疲”和“殚”兩個語素構成,形容極度疲勞、精力耗盡的狀态。以下從權威漢語工具書角度進行詳細解釋:
極度疲乏,精力枯竭
“疲”指身體勞累,“殚”意為竭盡,組合後強調體力或精神消耗到極限的狀态。《漢語大詞典》釋為:“疲乏竭盡”,例見《詩經》注疏中描述勞作過度的場景。
來源:《漢語大詞典》(上海辭書出版社,2008年版)第7冊,第1013頁。
引申為資源耗盡
古文獻中偶見引申義,指物力或財力枯竭。如《鹽鐵論·疾貪》:“百姓疲殚于徭役”,指民力被賦役消耗殆盡。
來源:《古代漢語詞典》(商務印書館,2014年版),第1152頁。
《說文解字》釋為“勞也”,本義為身體勞累,後擴展指精神倦怠。
《說文解字》注“殛盡也”,從“歹”(殘骨),表生命或能量完全消耗。
二字結合強化了“徹底衰竭”的語義,屬同義複合詞。
來源:《說文解字注》(段玉裁,中華書局,2013年),卷四、卷八。
《詩經·小雅·漸漸之石》鄭玄箋:
“山川長遠,邦域勞疲殚”,描述行軍跋涉後士卒精疲力竭。
來源:《毛詩正義》(十三經注疏本),中華書局,2009年影印版。
《後漢書·皇甫規傳》:
“兵役連年,百姓疲殚”,反映戰亂導緻的民生凋敝。
來源:《後漢書》(中華書局點校本),卷六十五。
該詞屬文言詞彙,現代漢語多見于學術文本或文學創作。如需使用,建議搭配注釋以明确語境。日常表達可替換為“精疲力竭”“耗盡心力”等現代語。
來源:《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商務印書館),第987頁。
以上解析綜合權威辭書及古籍注疏,建議進一步查閱紙質工具書獲取完整釋義。
“疲殚”是一個漢語詞彙,其核心含義為疲勞到極點,常用來形容身體或精神極度困倦的狀态。以下是詳細解析:
詞義與結構
古籍用例
異體形式
曆史上存在“疲單”的寫法(如清代孫枝蔚詩句),屬于通假現象,與“疲殚”意義相同。
現代使用
該詞在現代漢語中較少見,多用于文學或曆史語境,需結合上下文理解其強調的“極限性疲憊”。
提示:若需進一步探究“疲”的演變或其他古籍例證,可參考《說文解字》《莊子》等文獻。
愛財如命抱蓄秕減博廠才韻曹耦潮汐能城門失火,殃及池魚嗤溜抽列穿竄串座除替粗誕蛋鷄殿主東頭供奉耳飾方畿分分概述貢薦攻劘果仁害目候氣件件捷運解簪季興極于台決罰捄正困學酷儒亮隔燎竹六蕃履尚蠻垂慢戾馬鬃默視秾李奴僇強求乾昧赇貨七燿刹車肆眚擡褃塘火天津條約汪翔玩興文據文義享祧閑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