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亦作“ 疲單 ”。疲勞到極點。 晉 董京 《答孫楚》詩:“清流可飲,至道可餐,何為栖栖,自使疲單。” 唐 段成式 鄭符 等《遊長安諸寺聯句·諸畫聯句》:“ 稜伽 之力所疲殫, 李真 、 周昉 優劣難。” 清 孫枝蔚 《留别季希韓同令兄滄葦侍禦》詩:“留客無奇策,何以免疲單。”
“疲殚”是一個漢語詞彙,其核心含義為疲勞到極點,常用來形容身體或精神極度困倦的狀态。以下是詳細解析:
詞義與結構
古籍用例
異體形式
曆史上存在“疲單”的寫法(如清代孫枝蔚詩句),屬于通假現象,與“疲殚”意義相同。
現代使用
該詞在現代漢語中較少見,多用于文學或曆史語境,需結合上下文理解其強調的“極限性疲憊”。
提示:若需進一步探究“疲”的演變或其他古籍例證,可參考《說文解字》《莊子》等文獻。
《疲殚》是一個形容詞,表示非常疲憊、精疲力盡的狀态。
《疲殚》的部首是“車”和“殳”,總計18個筆畫。
《疲殚》一詞最早出自《詩經·衛風·氓》:“氓之蚩蚩,抱布貿絲。匪來貿絲,來即我謀。送子涉淇,至于頓丘。匪我愆期,子無良媒。将愆于我,以畏人之無良,将畏于我。”其中“涉”、“至”、“愆”、“将”、“畏”五字原本有誰、止、賢、矣、罒五個簡化的字形,後來逐漸演化為現在的繁化字形。
繁體字是「疲殫」。
在古代,漢字寫法多有變化,例如《康熙字典》中寫作「疲㸂」,《說文解字》中寫作「疲㹀」。這些寫法與現代的「疲殚」略有不同,但意思相同。
1. 他連續工作了幾個晚上,現在感到疲殚得無法動彈。 2. 這個長途旅行使得他們精疲力盡,真是疲殚不堪。 3. 在一天漫長的訓練後,他們都筋疲力盡,疲殚不已。
疲殚的組詞可以有無窮無盡的可能,這裡舉幾個例子: 1. 疲殚勞累 2. 疲殚不堪 3. 精疲力盡疲殚
疲殚的近義詞有: 1. 疲憊 2. 疲乏 3. 倦怠
疲殚的反義詞有: 1. 精神煥發 2. 充沛 3. 活力四射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