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壞蛋;惡人。 元 無名氏 《延安府》第二折:“湛湛青天不可欺,良民陷害遭囚困,壞法欺公陋面賊,全無報國忠君意。”參見“ 漏面賊 ”。
“陋面賊”是一個漢語成語,其含義在不同語境中有一定差異,綜合多個來源可歸納如下:
基本含義
該詞由“陋面”(外表丑陋)和“賊”(心機深沉之人)組成,形容外表丑陋且内心陰險狡詐的人,強調内外反差。部分文獻也直接将其解釋為“壞蛋、惡人”。
曆史與用法
變體與關聯詞
存在“漏面賊”的寫法,兩者含義相通,均含強烈貶義。
使用場景
多用于文學或口語中,既可諷刺表裡不一者,也可直接斥責品行惡劣之人。
例句參考
元雜劇《延安府》第二折:“湛湛青天不可欺,壞法欺公陋面賊。”
《陋面賊》是一個成語,意思是指外貌丑陋而内心卑劣,具有欺騙、狡詐、不正之氣的人。
《陋面賊》這個成語可以分解成三個部首和十六個筆畫。其中,“陋”字的部首是“阝”(阜),“賊”字的部首是“貝”。而“陋”字的筆畫數是七畫,“面”字的筆畫數是九畫,“賊”字的筆畫數是八畫。
《陋面賊》這個成語出自《西京雜記·陳寂傳》。在繁體字中,它的寫法為「陋面賊」。
在古代的漢字寫法中,成語《陋面賊》的寫法是「陋面賊」。其中,字形上有一些細微的差别,但整體意義仍然一緻。
他外表看起來很和善,但實際上是個陋面賊,經常欺騙别人。
組詞:陋滓、面孔、賊心。
近義詞:丑陋之人、虛僞之輩、陰險小人。
反義詞:正人君子、真心實意、誠實守信。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