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漕挽的意思、漕挽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漕挽的解釋

亦作“ 漕挽 ”。指水運和陸運。《史記·留侯世家》:“諸侯安定, 河 渭 漕輓天下,西給京師;諸侯有變,順流而下,足以委輸。” 唐 司空圖 《太原王公同州修堰記》:“時國家兵役屢興,漕輓已絶。”《資治通鑒·後晉高祖天福六年》:“ 金 商 險遠,少出師則不足制敵,多漕輓不繼。” 胡三省 注:“水運曰漕,陸運曰輓。” 梁啟超 《生計學學說沿革小史》第十章:“轉運百産、挹盈注虛者,凡行商之舟車漕挽大宗貨物者是也。”


見“ 漕輓 ”。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漕挽”是一個漢語詞彙,讀音為cáo wǎn,其核心含義指水運和陸運的結合,常見于古代文獻中。以下是詳細解釋:

一、基本釋義

  1. 字面含義
    “漕”指通過水路(如河流、運河)運輸物資(如糧食),即漕運;“挽”指陸路牽引(如人力或畜力拉車),合稱水陸聯運。
    :《史記·留侯世家》提到“河渭漕輓天下”,即通過黃河、渭水的水運與陸運保障都城物資供應。

  2. 曆史背景
    古代因水路運輸成本低、效率高,漕運成為國家重要運輸方式,尤其用于糧食調配。如唐代司空圖《太原王公同州修堰記》中“漕輓已絶”,即指戰亂導緻水陸運輸中斷。

二、延伸與用法

  1. 異體寫法
    亦作“漕輓”,兩者通用(見《資治通鑒》胡三省注)。

  2. 比喻義
    部分現代詞典(如查字典)引申為“艱巨的運輸任務”,強調需耗費大量人力物力,但此用法較少見于古籍。

三、相關文獻

如需進一步考證,可參考《史記》原文或權威曆史文獻。

網絡擴展解釋二

漕挽是個漢字詞,意思是用船挽船,泛指用船拖拉或推動其他船隻。這個詞由兩個部首組成:舟和千。舟表示與船相關的意思,千表示挽扯、拖拉的意思。這個詞總共有9個筆畫。 漕挽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的水運時代。在古代,人們常常使用船隻進行交通和運輸。漕挽一詞的繁體字為「漕挽」,沒有什麼特别的變化。 在古代漢字書寫中,漕挽這個詞的寫法與現代略有不同。古時候的字形中,漕的上方有撇,形狀更加樸素,挽的下方有點,稍微更加簡化。這種古代寫法給人一種沉穩厚重的感覺。 一些關于漕挽的例句可以是: 1. 漕運河上,老船工們正在漕挽船隻,運送物資。 2. 他們利用漕挽的方式,将船隻從河的一端拉到另一端。 與漕挽相關的組詞可以有漕船、挽船、漕運等。這些詞都帶有關于航運和拖拉的意思。 沒有一個确切的近義詞可以替代漕挽,因為它是一個特定的詞彙,但是可以用推動、拖拉等詞彙來表達類似的意思。相反的詞彙可以是行船、駕船等,表示主動前進而非被拖拉的意思。 綜上所述,漕挽是指用船挽船,泛指用船拖拉或推動其他船隻的意思。這個詞由舟和千兩個部首組成,總共有9個筆畫。在古代漢字書寫中,漕挽的寫法稍有不同,繁體字為「漕挽」。與漕挽相關的詞語有漕船、挽船、漕運等。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