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毂的意思、方毂的詳細解釋
方毂的解釋
猶并駕。兩車并行。《後漢書·蔡邕傳》:“速速方轂,夭夭是加。” 李賢 注:“蓋謂小人乘寵,方轂而行。方,猶并也。”《藝文類聚》卷四引 晉 張協 《洛禊賦》:“采騎齊鑣,華輪方轂。” 南朝 齊 王融 《長歌引》:“方轂雷塵起,接袖風雲生。”
詞語分解
- 方的解釋 方 ā 四個角都是暗乃謀咝位蛄雒娑際侵苯撬謀咝蔚牧⑻澹骸模ㄒ喑啤胺階印保!邸 數學上指某數自乘的積:方根。平方。開方。 人的品行端正:方正。方直。 一邊或一面:方向。方面。 地區,地域:地方。
- 毂的解釋 毂 (轂) ǔ 車輪中心,有洞可以插軸的部分,借指車輪或車:毂下(辇毂之下,借指京城)。毂擊肩摩(形容車馬行人衆多,來往十分擁擠)。 筆畫數:; 部首:殳; 筆順編號:
網絡擴展解釋
“方毂”是一個古代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可通過以下方面綜合解釋:
一、基本釋義
“方毂”指兩車并行,即“并駕”之意。其中:
- 方:此處意為“并、并列”,表示同時存在的狀态。
- 毂(gǔ):原指車輪中心插軸的圓木部分,後引申代指車輪或車體。
二、文獻出處與用法
-
《後漢書·蔡邕傳》
原文:“速速方轂,夭夭是加。”
李賢注:“蓋謂小人乘寵,方轂而行。方,猶并也。”
此句以“方毂”暗喻小人得勢并行,含貶義色彩。
-
晉代張協《洛禊賦》
例句:“采騎齊鑣,華輪方轂。”
描述車馬華美并列前行的場景,屬中性描述。
-
南朝齊王融《長歌引》
例句:“方轂雷塵起,接袖風雲生。”
借車馬并行揚塵的景象渲染氣勢。
三、擴展說明
- 近義詞:并駕、齊驅、骈行。
- 文化背景:古代車馬為重要交通工具,“方毂”多用于描寫儀仗、出行場景,或借喻人際關系的并行狀态(如權勢相争)。
- 單字“毂”的延伸:
除指車輪部件外,亦可代指車(如“擊毂”指車輛相撞)或京城(如“毂下”指帝王車駕附近,引申為京城)。
四、現代應用
該詞屬生僻古語,現代漢語中極少使用,多見于古籍研究或文學創作中。如需引用,建議結合具體語境分析其修辭意圖。
網絡擴展解釋二
方毂(fāng gū)是一個漢字詞語,它的意思是車轅所插的木制方形部件,用來保護車轅。該字拆分部首為方(fāng)和毂(gū),方的筆畫數為四畫,毂的筆畫數為六畫。方毂這個詞來源于古代交通工具的命名,繁體字的寫法與簡體字相同,沒有差異。在古時候,漢字書寫形式略有差異,但方毂的寫法基本保持一緻。
【例句】:
1. 王先生前兩天為自己的馬車更換了一對全新的方毂。
2. 車轅的方毂因為長時間曝露在太陽下,變得有些破爛了。
組詞:
1. 方向盤:指控制車輛方向的部件。
2. 毂輪:車輪的一部分,起到減緩沖擊力和支撐車身的作用。
近義詞:
方轱辘(fāng gū lú):指木制車輻的圓形部分,與方毂功能類似。
反義詞:
圓毂(yuán gū):指車轅所插的圓形部件,與方毂形狀相反。
希望以上回答能滿足你的要求,如果還有其他問題,請繼續提問哦!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