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he 12th lunar month; the 12th month of lunar calendar] 農曆十二月
寒冬臘月
農曆十二月。《史記·陳涉世家》:“臘月, 陳王 之 汝陰 ,還至 下城父 。” 唐 駱賓王 《陪潤州薛司空丹徒桂明府遊招隱寺》詩:“緑竹寒天筍,紅蕉臘月花。”《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六6*四回:“臘月的日子格外易過,不覺又到了新年。” 丁玲 《母親》三:“ 曼貞 趕回來的那天,已是臘月中旬了。”
關注詞典網微信公衆號:詞典網,回複:臘月漢語 快速查詢。
臘月是農曆十二月的别稱,其含義和背景如下:
臘月指農曆十二月,即一年中的最後一個月。此時正值歲末寒冬,民間有“寒冬臘月”的說法,常見于傳統文獻如《史記》《初刻拍案驚奇》等。
祭祀起源
“臘”源于古代祭祀活動。先秦時期,人們在冬至後第三個含地支“戌”的日子(後固定為十二月初八)獵殺禽獸,舉行“獵祭”以敬祖先和神靈。因“獵”與“臘”通假,逐漸演變為“臘祭”,十二月故稱“臘月”。
物候關聯
“臘”本義為“幹肉”,因十二月氣候幹燥寒冷,適合風幹肉類制作臘味,故得名。
漢代《風俗通義》記載,臘祭在夏、商、周時期名稱不同(如“嘉平”“清祀”),漢代統一為“臘”,并延續至今。這一月份承載着新舊交替的文化意義,既是農事結束的冬閑期,也是祈福迎新的重要時段。
(完整信息可參考漢典、搜狗百科等來源)
臘月是一個漢字詞語,它指的是農曆十二月份,即即将過去的一年的最後一個月份。
拆分部首和筆畫:臘月的部首是⺼(肉字旁),總共有8個筆畫。
來源:臘月一詞最早出現在《禮記·月令》中,用于描述農曆的最後一個月份。
繁體:臘月的繁體字是臘月。
古時候漢字寫法:在古代寫字的時候,臘月的“肉”字旁可能會寫成“⺧”。
例句:
1. 臘月是農曆年的最後一個月份。
2. 大家在臘月會進行各種年底的慶祝活動。
3. 祖輩們總會在臘月給家神上香祭拜,以祈求來年的平安和好運。
組詞:
1. 臘八:農曆臘月初八的意思,是佛教和道教中的一個重要節日。
2. 臘腸:是一種制作精緻的肉制品,常在臘月食用,有豐富的口感和風味。
近義詞:
農曆十二月、臘月
反義詞:
正月、元月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