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傲的意思、放傲的詳細解釋
放傲的解釋
亦作“ 放敖 ”。1.遊賞。 北魏 楊衒之 《洛陽伽藍記·景林寺》:“﹝ 盧白頭 ﹞ 範陽 人也。性6*愛恬靜,丘園放敖。”敖,一本作“ 傲 ”。
(2).放縱自傲。 宋 王安石 《禮論》:“凡為禮者,必詘其放傲之心。” 明 李贽 《方竹圖卷文》:“其視放傲不屑,至惡也,而唯愛其所愛之竹以似之。”
詞語分解
- 放的解釋 放 à 解脫約束,得到自由:把籠子裡的鳥放了。放膽。放誕。放任。放肆。放歌。放懷。豪放。釋放。 散(刵 ):放工。放假。放學。放晴(陰雨後轉晴)。 帶牲畜到野外去吃草:放牧。放羊(亦喻任其自由行動,放手不管,含貶義)。 驅逐到遠方去:放逐。放黜。流放。 到基層去:放官(古時指任命為外地官員)。下放。 發出:放電。放毒。放光。發放。 借錢給别人,收取利息:放債。放貸。 擴展:放大。放寬。 花開:百花
- 傲的解釋 傲 à 自高自大:驕傲。傲岸(形容性格高傲)。傲骨。傲慢(輕視别人,對人沒有禮貌)。傲視。高傲。孤傲。 藐視,不屈:傲然。傲霜鬥雪。 筆畫數:; 部首:亻; 筆順編號:
關注詞典網微信公衆號:詞典網,回複:放傲漢語 快速查詢。
專業解析
"放傲"是一個漢語複合詞,其含義需從構成該詞的兩個字的本義及組合後的引申義來理解:
-
基本釋義:
- 放 (fàng): 本義為驅逐、流放。引申義有:釋放、解除約束;放縱,不加拘束;盡情地,無拘無束地;擱置;擴展等。
- 傲 (ào): 本義為驕傲、傲慢。指自高自大,看不起别人;也指藐視,不屈。
- 放傲 (fàng ào): 将“放”的“放縱、不加拘束”之意與“傲”的“驕傲、傲慢”之意相結合,意指放縱自己的傲慢态度或性情,表現得狂放不羁、藐視世俗禮法或他人。它描述的是一種主動選擇或放任的、不加掩飾的傲慢行為或狀态。
-
核心含義與特征:
- 放縱傲慢: 強調的不是一般的驕傲,而是有意地、不加克制地展現或放任自己的傲慢之心。主體可能明知其态度傲慢,卻選擇不收斂。
- 狂放不羁: 常帶有一種無視常規、不拘禮節的狂放色彩,行為或言辭可能顯得特立獨行、不合流俗。
- 藐視世俗: 其傲慢的對象常常是世俗的禮法規範、社會成見或他人的評價,表現出一種超脫或反抗的姿态。
- 主觀選擇: “放”字暗示了這種行為或态度帶有一定的主觀故意性,是主體主動“釋放”或“放任”其傲氣。
-
語境與用法:
- “放傲”多用于描述人的性格、态度或行為,尤其是指那些才華橫溢但性情孤高、不願隨波逐流的人。它可能帶有一定的貶義(批評其目中無人),也可能帶有一定的褒義(贊賞其特立獨行、不媚俗)。
- 常見于文學性或評論性文本中,用于刻畫人物形象或評價其性情。
- 例如:“他恃才放傲,對權貴不屑一顧。” 或 “其人雖才華橫溢,然性情放傲,難與衆人相處。”
-
與近義詞的辨析:
- 驕傲/傲慢: 指自以為了不起,看不起别人,是“放傲”的核心成分,但“放傲”更強調對這種态度的“放縱”和“不加掩飾”。
- 狂妄: 指極端自高自大,程度更深,常含有無知、不切實際的意味。“放傲”不一定達到“狂妄”的程度,更側重于态度上的放任。
- 清高/孤傲: 指人品純潔高尚,不同流合污或性情高傲孤僻。“放傲”更側重于“傲”的展現方式(放縱),而“清高/孤傲”更側重于品性或性情本身的特點及與世俗的距離感。“放傲”者可能更主動地表現出其傲氣。
權威參考來源:
- 《漢語大詞典》(第二版) 是收錄漢語詞彙最全、釋義最權威的大型語文工具書之一。其對複合詞的釋義建立在對其構成語素深入分析及曆史文獻用例考察的基礎上。雖然具體詞條“放傲”可能未單獨列出(大型詞典并非所有複合詞都單列),但其含義完全可以通過對“放”和“傲”的權威解釋推導得出。該詞典由上海辭書出版社出版,是學術研究和語文學習的重要依據。
- 《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 由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詞典編輯室編,商務印書館出版,是現代漢語規範使用的權威标準。其對詞語的釋義精煉準确,反映了詞語在現代漢語中的核心意義和常用用法。同樣,其對于“放”和“傲”的釋義是理解“放傲”的基礎。
- 《辭源》(第三版) 商務印書館出版,側重探求漢語語詞的起源和演變,尤其擅長解釋古語詞和古籍中出現的詞語。對于理解“放傲”這種帶有古雅色彩的複合詞的源流和深層含義非常有幫助。
- 古代文獻用例: 雖然“放傲”在現代不是最常用詞,但在古代文獻中能找到體現其含義的類似表達或語境。例如,《論語·子路》中“狂者進取”之“狂”,以及後世文人描述嵇康、李白等人性格時所用的詞彙(如“傲誕”、“放達”),都包含與“放傲”相近的意蘊。這些文獻記載是理解該詞曆史文化内涵的重要佐證。
“放傲”意指放縱自己的傲慢性情,表現出狂放不羁、藐視世俗禮法或他人的态度和行為。它強調一種主動的、不加克制的傲慢姿态,常帶有特立獨行的色彩,多用于描述特定人物的性格或行為。理解該詞需結合權威詞典對“放”與“傲”的釋義及其組合邏輯,并參考其在曆史文化語境中的運用。
網絡擴展解釋
“放傲”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需結合古代文獻和現代解釋綜合理解:
一、基本釋義
-
遊賞
指自由自在地遊覽、賞玩自然景色。
- 出處:北魏楊炫之《洛陽伽藍記·景林寺》記載“丘園放敖”(“敖”通“傲”),描述隱士盧白頭在田園中悠然自得的生活狀态。
-
放縱自傲
指行為或性格上的傲慢不羁,不受禮法約束。
- 例證:宋代王安石《禮論》提到“必詘其放傲之心”,強調禮儀需克制傲慢;明代李贽《方竹圖卷文》則以竹喻人,批判放縱自傲的品性。
二、用法與語境
- 傳統文獻:多用于描述隱逸生活(如“丘園放敖”)或批評傲慢态度(如“放傲不屑”)。
- 現代延伸:部分詞典(如)将其引申為“追求自由、不受拘束”,但此屬現代擴展義,需結合具體語境判斷。
三、例句參考
- 古義:
“臘梅迎風怒放,傲霜鬥雪,放傲之姿分外清雅。”(出自的造句)
- 今用:
可形容個性張揚,如“他行事放傲,常不拘小節”。
四、注意
- 權威文獻(如、2、4)均以“遊賞”和“放縱自傲”為核心釋義,其他解釋需謹慎參考。
- 若需更多古籍用例,可查閱《洛陽伽藍記》《王文公文集》等原文。
别人正在浏覽...
阿丈飙車标缸癟扭創辦捶骨瀝髓村務酒打手雕锼冬節法船發家緻業逢山開道攻掠瓜片歸去來子含胡鶴輩黃葛巾黃虞隳淩會能湖枭湖陰見老漸行叫聒驕煽揭發舊生急轉可地拉雜嶺巆龍口履坦眉目不清明庶風牧犢木契内痔弄唐蓬沓盆腔衾纩七夕紅折麼誓墓時順厮勾蘇州碼子通工易事通淫抟抟危心五馬渡毋窮轄境香火姻緣陷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