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見“ 通功易事 ”。
“通工易事”是一個漢語成語,讀音為tōng gōng yì shì,其核心含義是分工合作,互通有無,即通過交換多餘資源來彌補不足,實現社會協作。以下是詳細解釋:
部分資料(如、10)誤将其解釋為“工作順利、事情容易完成”,但根據權威典籍和主流詞典,其本義始終圍繞分工協作與資源交換。
如需查看更多例句或完整出處,可參考漢典、國學大師等來源。
《通工易事》是一個成語,意指能夠從事各種工作或事情都非常順利和容易。在日常生活中,人們常用這個成語來形容一個人能夠靈活應對工作或事情,并取得良好的成果。
《通工易事》這個成語的拆分部首是“辶”和“工”,它們分别代表着“辶”部首(辵)和“工”部首。其中,“辶”部首表示“行走”或“運動”,而“工”部首表示“工作”或“事務”。
整個成語共有12個筆畫,其中“通”字有8個筆畫,“工”字有4個筆畫,“易”字也有4個筆畫。
《通工易事》這個成語最早出現在《漢書·劉向傳》中。劉向是西漢末年的一位著名文學家,他在這本書中使用了這個成語來形容劉備(三國時期蜀國丞相)的才能出衆,能夠應對各種複雜的事情。
《通工易事》成語的繁體字是「通工易事」。
在古代,這個成語的漢字寫法可能略有不同。例如,“工”字在古代寫作“工人”,同時,“通”字的寫法也可能有所差異。
1. 他是那種能夠通工易事的人,無論遇到什麼工作或問題都能迅速解決。
2. 她的計劃經過周密的考慮,确保了一切都能通工易事地進行。
3. 這個項目的順利進行完全得益于團隊成員們通工易事的工作态度。
通力合作、通行證明、易如反掌、事半功倍
遊刃有餘、手到擒來、信手拈來
困難重重、力不從心、難上加難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