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干吏。《新唐书·李国贞传》:“ 国贞 清白善用法,世称办吏。”
(2).办理杂务的吏役。 清 李渔 《风筝误·冒美》:“苍头充办吏,老妇代司閽。”
“办吏”是一个古汉语词汇,具体含义和使用场景如下:
干吏
指能力出众、善于处理政务的官吏。典出《新唐书·李国贞传》记载:“国贞清白善用法,世称办吏。”
此处的“办”强调治理能力,“吏”指官员,常用于形容官员公正且精通律法的形象。
办理杂务的吏役
清代李渔《风筝误·冒美》中提到:“苍头充办吏,老妇代司阍。” 这里的“办吏”指负责具体事务的基层吏员,多指处理文书、后勤等杂务的低级官吏。
若需引用该词,建议结合具体历史语境选择释义,如讨论唐代官制时取第一义,研究清代基层治理时取第二义。更多古籍例证可参考汉典网的详细解析。
办吏是一个汉字词汇,它有着“治理官员”的含义。在古代中国的政治和行政体制中,吏部是负责选拔、任用和管理官员的机构,而办吏则是指进行这些吏部工作的行为。
办吏的拆分部首是“力”和“口”,其中“力”是左边的部首,表示“力量”,而“口”是右边的部首,表示“嘴巴”。办吏的总笔画数为9画。
办吏一词源自古代的汉字写法。它在繁体字中的写法为「辦吏」,其中「辦」意为处理、办理,「吏」意为官员。
在古时候,办吏是用不同的形状和笔画来书写的。在甲骨文和金文中,办吏的形状与现代略有不同。随着时间的推移,汉字的形态逐渐演变,最后形成了现代常用的字形。
1. 他被派去办吏部的工作。
2. 作为一名办吏官员,他负责选拔合格的候选人。
3. 学习办吏的知识和技巧对于政府官员来说是至关重要的。
1. 办事:指办理事务。
2. 办公:指进行办公工作。
3. 吏部:古代负责选派和管理官员的机构。
1. 选拔:指从众多候选人中选择合适的人员。
2. 任命:指授予某人特定职务或职位。
3. 管理:指进行组织和协调工作。
1. 辞职:指官员主动放弃职务或职位。
2. 辞退:指将某人解除职务或职位。
3. 集聚:指官员集合在一起开会或讨论事务。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