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catch fire;ignite fire]∶開始燃燒
發火點
(2) [detonate;go off]∶子6*彈、炮彈的底火經撞擊後火藥爆發
扣動扳機,但沒發火
(3) [get angry]∶發脾氣,激怒
一個人坐在那裡發火
(1).起火;燃火。《三國志·吳志·周瑜傳》:“ 蓋 放諸船,同時發火,時風盛猛,悉延燒岸上營落。” 清 顧炎武 《日知錄·土炕》:“北人以土為牀,而空其下以發火,謂之炕。”
(2).指引火。 明 陶宗儀 《辍耕錄·發燭》:“ 杭 人削松木為小片,其薄如紙,鎔硫黃塗木片頂分許,名曰發燭,又曰焠兒,蓋以發火及代燈燭用也。”
(3).指噴火。《新唐書·西域傳下·拂菻》:“多幻人,能發火于顔,手為江湖,口幡毦,舉足堕珠玉。”
(4).發脾氣。《孽海花》第二七回:“臣從沒見過老佛爺這樣的發火,知道説也無益,隻好跪着忍受。” 杜鵬程 《年青的朋友》二:“前面的一輛車子不肯很快讓路,他又發火了。” 沙汀 《過渡》:“這個人一向脾氣很好,最後一次可發火了!”
(5).燃燒。 巴金 《滅亡》第十四章:“這是一個涼夜,但他的心卻熱得快要發火了。”閩劇《煉印》第十場:“同樣地用筷子夾着 陳魁 面前的印,但覺很輕,印到爐中,發火。”
(6).子6*彈經撞擊後火藥爆發。如:打了一槍,沒有發火。
(7).謂爐竈吸氣性能好,火容易生得旺。
關注詞典網微信公衆號:詞典網,回複:發火漢語 快速查詢。
發火在漢語中是多義詞,主要包含以下核心含義及用法:
點燃可燃物
指使燃料、火藥等物質開始燃燒。例如:“潮濕的木柴不易發火。”《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将此義項列為基本解釋之一。
實例:古代火器需手動發火才能射擊(《中國軍事百科全書·古代兵器卷》)。
彈藥、爆炸物引爆
特指炮彈、炸彈等通過引信裝置啟動爆炸過程。例如:“地雷受到壓力後立即發火。”軍事術語中強調裝置的敏感性(《兵器工業科學技術辭典》)。
人因憤怒而失控
表示突然的情緒爆發,常見于口語。例如:“他因瑣事發火。”《現代漢語詞典》釋義為“發脾氣”。
語用差異:
權威用例:《人民日報》曾刊文“管理情緒,莫對群衆發火”,強調公共場合的情緒控制。
機械裝置啟動
指發動機、電器等開始運轉。例如:“汽車引擎突然發火故障。”此用法源于“點火啟動”的物理過程延伸(《機械工程術語标準》)。
陶瓷燒制工藝
指将坯體放入窯爐高溫燒結的過程。例如:“青花瓷需經1300°C發火成型。”工藝專著《中國陶瓷史》詳細記載不同溫度對釉色的影響。
中醫術語
形容體内火氣亢盛狀态。如“肝郁發火”對應易怒、目赤等症狀(《中醫基礎理論》)。
“發火”的複合構詞體現漢語動賓結構特征:
其詞義從具體燃燒擴展至抽象情緒,符合人類認知從具象到抽象的發展規律(語言學家王力《漢語史稿》)。
參考資料:
“發火”是一個多義詞,具體含義需結合語境理解,常見解釋如下:
指發脾氣、發怒(口語常用義) 指因情緒激動而表現出憤怒,例如:“他因為工作失誤被領導發火批評了”未搜索到相關網頁。這種用法帶有負面情感色彩,多用于描述人際沖突。
物理/機械術語 指物體因摩擦、撞擊等産生火花或燃燒,例如:“電路短路導緻電線發火”“子彈底火發火後推動彈頭射出”。該含義常見于工程或武器領域未搜索到相關網頁。
字面含義:發出火焰 如“幹柴遇到火星立刻發火”,此時可等同于“着火”,但現代漢語中更常用“起火”表達此意。
辨析提示:日常交流中90%以上的情況指第一種“發怒”含義,使用時需注意語境。例如“他發火了”通常指生氣,而非物理燃燒。若涉及專業領域(如槍械、電力),則需根據上下文具體判斷。
比肩民采刈蟬飲癡頑老子打镲大對攩護禫制搗蓍得以雕流端泐多收并畜二後泛除方枕發魚焚铄高妙公誠光易孤兒救祖記海報漢麻紅谕華岱慧雲火印簡筆字迳廷進謀進售九流人物極孝捐局軍職魁岸餽糧憐香遼索六問三推砻砻明珠投暗平空裒彙渠央殺雞焉用牛刀糁粒詩酒社實効衰損鎖眼騰播通信兵頹巧王舍萬衆一心先發閑接經驗狎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