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伐冰的意思、伐冰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伐冰的解釋

見“ 伐冰之家 ”。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伐冰"是一個具有特定文化内涵的古漢語詞彙,其含義可從以下角度闡釋:


一、本義與字面解釋

伐冰指鑿取冰塊的行為,特指古代貴族在冬季采冰儲藏以備祭祀或喪葬之用的禮儀制度。"伐"意為"鑿取、采伐","冰"即自然凝結的冰塊。此詞源于《禮記·曲禮下》的記載:

"大夫祭器不假。祭器未成,不造燕器。方丈曰夫,大夫不伐冰。"

此處強調大夫階層需遵循禮制,不得僭越采冰特權。


二、引申義與文化象征

  1. 身份等級的象征

    周代禮制規定,僅諸侯及王室有權在冬季采冰儲藏(《周禮·天官》載"淩人掌冰"),用于祭祀、宴飨或喪儀。大夫及以下階層"不伐冰",故"伐冰"成為貴族特權的标志。

  2. 喪葬禮儀的體現

    古代貴族喪禮中,需用冰塊保存遺體(稱"寒屍")。《儀禮·士喪禮》記載"君賜冰,則用冰",說明用冰是高級别喪儀的規制。


三、現代詞典釋義

《漢語大詞典》釋為:

"鑿取冰塊。古代唯有卿大夫以上的貴族喪祭得以用冰,因以‘伐冰’稱達官貴族。"

此釋義明确其行為與階級屬性的雙重含義。


四、典籍例證

  1. 《禮記·曲禮下》:

    "大夫不伐冰"——反映等級制度對采冰權的限制。

  2. 《左傳·襄公二十八年》:

    "固陰沍寒,其藏冰也深山窮谷⋯⋯祭寒而藏之"——佐證采冰的禮制淵源。


五、現代用法與延伸

現代漢語中,"伐冰"一詞偶見于曆史研究或文學作品,用以代指古代貴族特權或傳統禮制的嚴格性,如:"伐冰之家,不與百姓争利"(化用《禮記·大學》"伐冰之家不畜牛羊")。


參考資料

  1. 《禮記正義》(中華書局點校本)

    《禮記·曲禮下》原文

  2. 《漢語大詞典》(上海辭書出版社,2008)"伐冰"詞條
  3. 《周禮注疏》(北京大學出版社,1999)"淩人"職掌
  4. 《儀禮·士喪禮》(國學網整理本)

    《儀禮》原文

網絡擴展解釋

“伐冰”一詞主要包含以下兩層含義,其解釋需結合古代文獻與現代用法進行綜合理解:

一、本義與曆史淵源

  1. 鑿冰取冰
    字面指鑿取冰塊的行為。古代隻有卿大夫以上的貴族在喪葬或祭祀時才有資格使用冰塊。這一制度源自《禮記·大學》記載的“伐冰之家,不畜牛羊”,鄭玄注指出“卿大夫以上喪祭用冰”()。

  2. 代指貴族階層
    因用冰特權成為身份象征,“伐冰”逐漸演變為達官顯貴的代稱。如《梁書·武帝紀》提到“珍羞百品,同伐冰之家”,即用此引申義()。

二、現代語境中的誤用辨析

部分現代資料(如)将其解釋為“破冰解決難題”,實為對詞語的曲解。此用法缺乏古典文獻依據,可能是受“破冰”等現代詞彙影響産生的訛傳,需注意區分。

三、典型用例

建議在學術或文史類場景中使用時,優先依據《禮記》等經典文獻的原義,避免混淆現代衍生義。

别人正在浏覽...

白附包舉裱畫鋪必裡遲離駁炙燦錯察風毚鼎禅規慈儉大段打啓發大雨如注點次掉歪蹲聚二梁二隱告變割臂之盟公才關醼好天浩溔和弭紅蟲灰壤忽杪惑志疆幹挢拂節棁究物款藩寬柔兩頭劣厥犁掃輪轭馬達加斯加麥金利山禖祠沒心蒙蒙汨羅江昵交乾性油契慕清意去官曲線運動三尺焦桐睡佛説陳塑像投狀吐哺握發外動詞仙媛械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