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寬柔的意思、寬柔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寬柔的解釋

寬緩和柔。《逸周書·官人》:“心氣寬柔者,其聲溫和。”《漢書·哀帝紀》:“至今有司執法,未得其中,或上暴虐,假勢獲名,溫良寬柔,陷於亡滅。” 宋 蘇轍 《禦試制策》:“故夫寬柔敦厚者,大雅之風也;慷慨勁正者,小雅之文也。” 郭沫若 《論古代文學》:“他對本民族管制得非常嚴格,深怕他堕落不振,受制于人,而對于 殷 民族則寬柔放縱。”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寬柔”是一個漢語詞彙,拼音為kuān róu,主要含義為寬緩和柔,形容人的性情或處事方式溫和、寬容且有雅量。以下從多個角度進行詳細解釋:


一、基本釋義

“寬柔”由“寬”(寬容、寬厚)和“柔”(柔和、溫順)組成,字面指心胸寬廣、待人溫和的品質。常見于描述個人修養或治國理念,強調以柔克剛的智慧。


二、曆史出處與用法

  1. 古代典籍

    • 《逸周書·官人》提到:“心氣寬柔者,其聲溫和”,指内心寬厚的人,言行自然柔和。
    • 《漢書·哀帝紀》批評暴政時對比“溫良寬柔”,強調寬柔是仁政的表現。
    • 宋代蘇轍在《禦試制策》中将“寬柔敦厚”列為大雅之風,體現儒家推崇的中和之美。
  2. 政治與治理
    郭沫若在《論古代文學》中提到,周朝對殷民族采取“寬柔放縱”的策略,體現以包容緩和矛盾的政治智慧。


三、現代應用

  1. 個人修養
    如“心氣寬柔者,其聲溫好”,指性情溫和之人,言行舉止更具親和力。
  2. 文學與教育
    常被用于倡導謙和包容的處世态度,例如馬來西亞“寬柔中學”即以“寬柔”命名,寓意培養德才兼備的學子。

四、近義詞與反義詞


“寬柔”既是傳統儒家倡導的美德,也是治國安邦的策略,強調以寬容和柔和化解矛盾。其内涵跨越個人修養與社會治理,至今仍具現實意義。如需進一步了解古籍原文或具體案例,可參考《逸周書》《漢書》等文獻。

網絡擴展解釋二

什麼是《寬柔》

《寬柔》是一個指代性詞語,用來形容一個人性格溫和善良、待人寬容柔和的特質。它代表了以溫和、和善的态度對待他人,不輕易生氣,對他人的錯誤也能寬容原諒。寬柔是一種美德,展示了一個人内心善良與平和的品質。

部首和筆畫

《寬柔》一詞的中文拆分部首是宀(宀字頭),它是一個常見的漢字結構部首,表示與房屋、住宅有關的意義。

《寬柔》一詞的中文筆畫數為11畫。

詞源和繁體

《寬柔》一詞的來源于漢語,并沒有明确的詞源解釋。從其構造來看,寬指待人寬容,柔指性格溫和。這兩個字的組合在相互補充之下,形成了寬柔的意思。

《寬柔》的繁體字為「寬柔」,也是在形狀和意義上與簡體字相似。

古時候的漢字寫法

古時候的漢字寫法與現代字體有所不同。我們來看看古時候《寬柔》的字形寫法:

寬:宀 + 元 + 田 + 口 + 土
柔:柔 + 又 + 木

例句

以下是一些使用《寬柔》的例句:

組詞、近義詞和反義詞

與《寬柔》相關的一些詞語有: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