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持鉢的意思、持鉢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持鉢的解釋

1.佛教語。托缽。 南朝 梁 沉約 《述僧設會論》:“至時持鉢往福衆生。” 唐 吳融 《金陵遇悟空上人》詩:“東閣無人事渺茫,老僧持鉢過 丹陽 。”

2.引申為行腳。 清 王士禛 《池北偶談·談異七·三僧》:“願得一茅菴,足供大士像,旁可坐卧誦經,足跡不出門,而免持鉢之苦。”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持鉢”是一個漢語詞彙,主要包含以下兩層含義:

  1. 佛教術語:托缽
    指僧侶手持缽盂化緣或乞食的行為,是佛教修行中維持基本生活的方式之一,體現了簡樸與依賴信衆供養的修行理念。例如南朝梁沈約在《述僧設會論》中提到“至時持鉢往福衆生”,即描述僧人通過托缽為衆生祈福。

  2. 引申義:行腳
    後擴展為“行腳”之意,指僧人雲遊四方、參訪修行的過程。清代王士禛《池北偶談》中記載僧人“免持鉢之苦”,即表達對行腳奔波辛勞的感慨。

該詞反映了佛教文化中物質與精神修行的結合,既有具體行為描述,也蘊含修行者對世俗生活的超脫态度。

網絡擴展解釋二

持鉢(hú bō)是一個漢字詞語,意為“拿着缽”,通常用來指代*********行持缽的行為。按照部首拆分,持鉢由手部為首(扌)和舍部組成。按照筆畫,持鉢共有13畫。 這個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佛教傳入中國的時期。*********在接受供養時使用缽,持鉢則是指*********持着缽,向信徒接受施舍。 在繁體字中,持鉢的寫法為持缽。缽是指那種用來接受施舍的容器,與佛教修行緊密相關。 古時候的漢字寫法可能與現在有所不同,但基本的含義和用法并無太大差異。 一些例句中可以使用持鉢來表達佛教修行的意思,例如:“他每天清晨都會持鉢行至寺廟,修習佛法。”在這個例句中,持鉢被用來描述一個人修行的行為。 與持鉢相關的組詞有持鉢行、持鉢僧、持鉢乞食等。持鉢行是指*********每天早晨拿着缽行走以接受供養;持鉢僧指的是執持缽乞食的僧人;持鉢乞食則指的是*********行持缽以接受施舍的行為。 在近義詞方面,可以使用乞食、行周遊等詞來表示持鉢的行為。反義詞方面,可以使用施舍、供養等詞來表示與持鉢相對的行為。 希望這些信息能夠幫到您!如果還有其他問題,請隨時提問。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