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履繩的意思、履繩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履繩的解釋

謂踐行直道。《文子·上德》:“步於林者,不得直道;行於險者,不得履繩。”《淮南子·主術訓》:“是故能進退履繩而旋曲中規,取道緻遠而氣力有餘,誠得其術也。” 高誘 注:“繩,直正也。”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履繩”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及用法可從以下角度綜合解析:

一、基本解釋

“履繩”字面意為“踐行直道”,其中“履”指行走、實踐,“繩”象征正直的标準()。該詞強調遵循正直的原則行事,如《淮南子·主術訓》所述:“進退履繩而旋曲中規”,比喻行動既符合規範又能靈活變通。

二、出處與典故

  1. 古典文獻:最早見于《文子·上德》與《淮南子》,如“行於險者,不得履繩”,說明在險境中難以保持正直()。
  2. 引申比喻:後衍生為成語,比喻遵守規矩、不越界,常用于形容恪守紀律的行為()。

三、相關擴展

四、注意事項

部分網頁提到該詞與《史記·李斯列傳》相關,但主流文獻中未明确記載此出處,建議以《文子》《淮南子》為主要參考()。

網絡擴展解釋二

《履繩》的意思

《履繩》是一個漢字詞語,它的意思是指把繩子穿在鞋子的大拇指和腳趾之間用以固定鞋子的一種做法。

拆分部首和筆畫

《履繩》這個詞的部首是“屍”,總共有10個筆畫。

來源

《履繩》一詞的來源可追溯到古代。在古代,人們用皮帶或繩索把鞋子的前掌與後掌部分連接起來,然後将繩子穿過鞋子大拇指和腳趾之間進行固定。這種固定鞋子的做法被稱為“履繩”。

繁體

《履繩》的繁體字為「履繩」。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的漢字寫法中,《履繩》一詞的寫法與現代寫法基本相同,隻是字形可能稍有差異。

例句

1. 他使用履繩固定鞋子,以确保在運動中不會脫落。

2. 這種履繩的做法在古代非常普遍。

組詞

- 履帶: 指用于車輛或機械上以傳動力量或作為履帶運行的帶子。

- 系繩: 指用繩子捆綁、連接或系結物體。

- 緊繩: 指将繩子擰緊或拉緊。

近義詞

近義詞包括:綁繩、結繩、縛繩。

反義詞

反義詞為:解繩。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