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即 衡州 , 春秋 楚 地, 漢 屬 桂陽 郡,故稱。 南朝 宋 鮑照 《紹古辭》之四:“含嘶 衡桂 浦,馳顧 河 朔畿。”
“衡桂”是一個古代地理名稱,其含義和背景可綜合以下信息解釋:
基本定義
“衡桂”指代衡州(今湖南衡陽一帶),因春秋時期屬楚國地域,漢代劃歸桂陽郡管轄,故得此合稱。
曆史沿革
名稱構成
“衡”取自衡州,“桂”源于桂陽郡,二者結合形成複合地名,類似“吳越”“荊楚”等傳統地域合稱方式。
現代關聯
該詞主要用于曆史文獻或文學作品中,現代地理已無此行政區劃,但可對應今湖南省衡陽市及周邊地區。
“衡桂”是古代對衡州與桂陽郡的合稱,兼具地理與曆史屬性,常見于南朝至漢代的文獻記載。
《衡桂》是一個由兩個漢字組成的詞語,它通常表示衡量事物的标準或準繩,也可以用來指代某種芳香的植物。
拆分部首和筆畫:衡字的部首是行,總計有九畫;桂字的部首是木,總計有十畫。
來源:《衡桂》一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文獻中。相傳,春秋時期的楚國國君所使用的衡量法器上雕刻有桂花的圖案,并稱之為衡桂。這個名字逐漸被人們引申為衡量标準的意思。
繁體:《衡桂》的繁體字寫作「衡桂」,沒有太大的變化。
古時候漢字寫法:在古代,「衡桂」的字形也有一定的變化。其中,「衡」的古代字形常用「彳」代替現代的「行」,而「桂」的古字形則是「癸」和「日」的組合。
例句:1. 他的行為符合了我們設定的衡桂。 2. 這種花有淡淡的衡桂香味。
組詞:衡量、衡量衡桂、衡量标準、桂花、桂冠、桂子、桂皮、桂皮屬、桂樹等。
近義詞:權衡、尺度、标準、準繩
反義詞:偏見、隨意、主觀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