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求心的意思、求心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求心的解釋

謂玄思冥想,求悟佛理。佛教禅宗認為佛在人心,自省其心性,即可悟道成佛。 宋 蘇轼 《海會寺清心堂》詩:“ 南郭子綦 初喪我,西來 達磨 尚求心。” 王十朋 集注引 師民瞻 曰:“ 達磨 西來,不立文字,直指人心,見性悟道。” 宋 葉適 《趙振文傳借琉璃燈鋪寫山水人物》詩:“坐有求心客,駭目不忍看。”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求心”是一個具有佛教禅宗色彩的詞彙,主要含義為:通過冥想和自省來領悟佛理。以下是詳細解釋:

核心詞義

求心(拼音:qiú xīn)
指通過内在的玄思冥想,尋求對佛理的覺悟。佛教禅宗主張“佛在人心”,認為人隻需反省自身心性,即可悟道成佛。

來源與背景

  1. 禅宗思想
    源自禅宗“不立文字,直指人心”的修行理念,強調向内探求而非依賴外部經文或儀式。如宋代蘇轼在《海會寺清心堂》詩中提到:“西來達磨尚求心”,即指達摩祖師西來傳法時倡導的“直指人心,見性成佛”。

  2. 曆史用例
    宋代葉適《趙振文傳借琉璃燈鋪寫山水人物》詩中“坐有求心客”,亦體現文人雅士對禅宗修心的推崇。

現代延伸

部分現代語境中,“求心”可引申為對内心真實需求的探索(如例句“追求心愛的人”),但其核心仍以佛教哲學為基礎。

如需進一步探究,可參考漢典、蘇轼詩集等來源()。

網絡擴展解釋二

《求心》的意思和來源

《求心》是一個常用的成語,意思是追求真實内心的想法和感受。它源于《孟子·告子上》一篇文章,其中有這樣一段話:“道也者,心也者。未有嘗試求道而未得者也。有嘗試求得之者也,我道有真知而未達者也。我道有真信而未達者也。修心以道者也。” 這段文字表達了孟子強調修心求道的思想。

《求心》的部首和筆畫

《求心》的部首是心字旁,也就是“⺗”。它是由心字的右邊下方再加上一個點組成的。總的來說,一個完整的《求心》字由10個筆畫組成,其中心隸書為六畫,求為四畫。心字旁作為一個偏旁部首,可以用來構成其他一些相關的漢字。

《求心》的繁體字和古時的寫法

《求心》的繁體字為「求心」,也沒有太大的變化。在古代,由于漢字的發展和演變,一些漢字在字形上有所變化。對于《求心》這個詞,古代的寫法主要是加入一些古文風格的裝飾和筆畫。

《求心》的例句

1. 他在追求事業的道路上一直保持着真誠的《求心》。

2. 無論遭遇什麼困難,他都堅定地堅持着自己的《求心》。

3. 作為一個作家,他一直試圖通過文字表達内心的《求心》。

《求心》的組詞、近義詞和反義詞

組詞:求知、求道、願望、理想等。

近義詞:内心、志向、心願。

反義詞:迷茫、心虛。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