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冊的意思、對冊的詳細解釋
對冊的解釋
見“ 對策 ”。
詞語分解
- 對的解釋 對 (對) ì 答,答話,回答:對答如流。無言以對。 朝着:對酒當歌。 處于相反方向的:對面。 跟,和:對他商量一下。 互相,彼此相向地:對立。對流。對接。對稱(坣 )。對峙。 說明事物的關系:對于。
- 冊的解釋 冊 è 古代稱編串好的竹簡,現在指裝潢好的紙本子:紀念冊。花名冊。畫冊。 量詞,指書籍:一冊書。 古代帝王祭祀天地神仙的文書或封爵的诏書:冊文(文體名,為冊命、冊書等诰命文字的一種。簡稱“冊”)。冊命
網絡擴展解釋
“對冊”是一個漢語詞彙,其核心含義與“對策”相通,屬于古漢語中的異體寫法或同義表達。以下是綜合多個權威來源的詳細解釋:
詞義解析
-
基本釋義
“對冊”即“對策”,指古代科舉考試中應試者對皇帝提出的政治、經濟等問題的書面或口頭回答。例如在殿試中,考生需根據皇帝的策問提出治理國家的見解。
-
延伸含義
- 應對策略:廣義上可指解決問題的具體方法或策略(如“制定應對之策”)。
- 曆史背景:漢代起,“對策”被納入選官考試制度,成為考察才能的重要形式。
構詞解析
- “對”:意為回答、應對(如“對答如流”),或指兩者相符合(如“核對”)。
- “冊”:原指編串的竹簡(古代文書載體),後引申為書籍、簿籍(如“史冊”“畫冊”)。
使用場景
- 古代科舉:如《漢書》中記載“對策者,應诏而陳政也”,強調其作為政治才能的考核方式。
- 現代語境:現多以“對策”替代“對冊”,後者多見于古籍或特定曆史文獻中。
補充說明
- 詞源演變:“對策”一詞因科舉制度而廣泛使用,“對冊”作為其異體形式逐漸少見,現代漢語中已基本被取代。
- 權威性參考:《漢語大詞典》明确标注“對冊”即“對策”,并解釋為應試者對答或解決問題的策略。
若需進一步了解古代科舉制度或“冊”字的文化内涵,可參考曆史文獻或權威字典。
網絡擴展解釋二
對冊的意思
對冊(duì cè)是一個漢語詞語,由兩個漢字組成。意思是相對,互相對照,互相比較。
拆分部首和筆畫
對冊的首字部首是“寸”,次字部首是“頁”。首字“寸”表示尺寸,次字“頁”表示紙張。
對冊的首字有4畫,次字有9畫。
來源
對冊一詞最早出現于《周禮·大宗伯·月令》:“如今正月之朝,故觀賞之備,弩書、焉判、賊器,主器各具其對冊。”意為在正月之朝,觀賞所需的東西都已備齊,各種法器、器械都有一對一對的。
繁體
對冊在繁體字中的寫法是「對冊」。
古時候漢字寫法
古時對冊的寫法有一些變化,例如,在秦朝的小篆字中,對冊的寫法為「対冊」。
例句
1. 他們之間經常對冊學習,相互督促進步。
2. 這兩個項目是對冊進行比較研究的。
組詞
對冊可以與其他詞語組合成許多相關詞彙,如對冊對照、對冊學習、對冊比較等。
近義詞
對冊的近義詞有對照、對偶、相對等。
反義詞
對冊的反義詞有不對等、不相對等。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