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斷頭台的意思、斷頭台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斷頭台的解釋

(1) [scaffold]∶罪犯站在上面受死刑(尤其是絞刑或斷頭)的平台

(2) [guillotine]∶利用在垂直導向物中滑下的重斧或刀片把頭砍下的機器

(3) [carry out death penalty place]∶現多指執行死刑的地方

詳細解釋

執行斬刑的台,台上豎立木架,裝着可以升降的鍘刀。 陳去病 《輯<陸沉叢書初集>竟題首》詩:“誓死肯從 窮髮國 ,捨身齊上斷頭臺。” 殷夫 《一九二九年的五月一日》詩:“未來的世界是我們的,沒有劊子手斷頭台絞得死曆史的演遞。” 老舍 《黑白李》:“每一句話,他不是領導着你走上他所指出的路子,便是把你綁在斷頭台上。” 王英琦 《有一個小鎮》:“我把雙眼閉得鐵緊,大有要被送上斷頭台之勢。”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斷頭台在漢語詞典中的釋義,主要包含以下核心含義:

  1. 本義(刑具): 指一種用于執行死刑的裝置,其構造通常包括一個高大的框架、一把懸挂的沉重鍘刀和一個用于固定受刑者頸部的凹槽(頸枷)。行刑時,鍘刀從高處快速落下,切斷受刑者的頸部,使其身首分離。這種裝置因其快速斬首的特點而得名“斷頭台”。

    • 來源依據:此釋義是“斷頭台”一詞最基礎、最核心的含義,普遍收錄于權威漢語詞典中,如《現代漢語詞典》(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詞典編輯室編,商務印書館出版)将其定義為“執行斬首刑的器械,在架上裝鍘刀,把人頭鍘下來”。《漢語大詞典》(羅竹風主編,漢語大詞典出版社出版)亦有類似解釋。此定義基于該刑具的物理結構、功能目的和行刑方式。
  2. 引申義(象征物): 由于斷頭台在曆史上(尤其法國大革命期間)被大規模用于處決犯人,它逐漸超越了其作為具體刑具的範疇,成為了一種強烈的象征符號。它象征着:

    • 暴力革命與恐怖統治:特指法國大革命中雅各賓派專政時期(“恐怖統治”時期)大規模處決反對者的曆史階段。
    • 極端的懲罰與死亡:代表最嚴厲、最殘酷的死刑方式。
    • 專制、壓迫或激進變革的代價:常被用來比喻嚴酷的統治手段或社會劇烈變革帶來的血腥後果。
    • 來源依據:這種象征意義源于特定的曆史事件(主要是法國大革命)及其在文化、文學、曆史研究中的廣泛傳播和引用。例如,在描述法國大革命或讨論死刑曆史、政治鎮壓等主題的權威曆史著作(如威廉·多伊爾的《牛津法國大革命史》)和百科全書中,斷頭台都被賦予了深刻的曆史和文化象征意義。大英百科全書線上版(https://www.britannica.com/)在相關條目中也詳細闡述了其曆史背景和象征意義。

“斷頭台”一詞在漢語詞典中的核心解釋是一種設計用于快速斬首的死刑執行器械。其得名直接源于其功能——使頭顱與身體分離。此外,由于其在法國大革命等重大曆史事件中的突出作用,該詞在語言和文化中獲得了強烈的象征意義,常被用以指代暴力革命、恐怖統治、嚴酷懲罰或社會劇變的殘酷性。其權威釋義可見于《現代漢語詞典》、《漢語大詞典》等标準漢語工具書,其曆史背景和象征意義則得到如《牛津法國大革命史》等專業曆史著作和大英百科全書等權威百科資源的支撐。

網絡擴展解釋

斷頭台是一種通過斬首執行死刑的刑具,其曆史意義和技術特征如下:

一、基本定義

斷頭台(Guillotine)指一種由垂直支架、斜刃刀片和固定裝置組成的機械裝置,用于快速斬首死刑犯。其核心設計是通過重力加速刀片下落,實現瞬間緻命,減少受刑者痛苦。

二、曆史背景

  1. 起源與推廣
    雖常被誤認為由約瑟夫·吉約坦醫生發明,實際是他在1789年法國國民議會提議将斬首作為統一死刑方式。最終由劊子手夏爾·桑松與工匠托帕斯·施密特合作設計,1792年首次使用。

  2. 法國大革命時期
    成為革命象征,處決了路易十六、瑪麗王後及羅伯斯庇爾等政治人物。據統計,1793-1794年間約有1.6萬人通過斷頭台處決。

三、技術特征

四、文化意義

從“死刑平等”的進步象征演變為恐怖統治代名詞。法國直至1977年仍使用斷頭台執行死刑,1981年隨死刑廢除退出曆史舞台。

如需了解更多技術細節或曆史案例,可查閱法國國家檔案館關于斷頭台的原始設計圖紙。

别人正在浏覽...

靉靅寶重北海術徧賒禀氣不習地土草薦插值法車遙遙辭青黛綠大開大合大廟導輪恩同再生二更發剔幹力各不相謀共頭赫赫魏魏橫披皇駁還童僵巴鑒評羁厄诘蹶謹詳矍相狂斐老旦老兄聯辭廉均領養龍爪書盧沙賣術面谏名垂千秋明侯曝腮怯官乞假衰漓舜犬束矢梳洗牀太儀惕懾通都大埠童心未泯頭巾戒為作無舛仙豔小桡西北隙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