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天帝的宮庭。《楚辭·遠遊》:“朝發軔於太儀兮,夕始臨乎於微閭。” 王逸 注:“太儀,天帝之庭,習威儀之處也。” 唐 吳筠 《遊仙》詩之十二:“停驂太儀側,整服金闕前。”
(2).公主之母的稱號。 唐 以諸王之母為太妃, 貞元 六年又從吏部郎中 柳冕 議,以公主之母為太儀,以公主本封加太儀之上。太,謂因子而尊;儀,取母儀之盛。 唐 王建 《宮詞》之七四:“太儀前日暖房來,囑向 昭陽 乞藥栽。”《舊唐書·德宗紀下》:“癸酉,復呼親王母曰太妃,公主母曰太儀。”參閱 唐 柳冕 《請定公主母稱號狀》、 宋 王溥 《唐會要·内職雜錄》。
“太儀”一詞在漢語中有兩個主要含義,具體解釋如下:
指神話中天帝的居所或禮儀場所,常用于古代文學作品中。例如《楚辭·遠遊》提到“朝發轫于太儀兮”,王逸注:“太儀,天帝之庭,習威儀之處也。”。唐代詩人吳筠的《遊仙》詩中也曾使用該意象,如“停驂太儀側,整服金闕前”。
唐代禮制中,貞元六年(公元790年)由吏部郎中柳冕提議設立:
部分現代詞典(如)将“太儀”解釋為“對他人恭敬莊重的态度”,但這一用法未見于古籍記載,可能是基于字面義的引申解讀。建議結合具體語境判斷詞義。
太儀是一個漢字詞語,是由兩個部分組成:太和儀式。太在這裡表示尊貴、重要的意思;和代表和諧、平靜;儀式表示一種莊重而有規定的行為。綜合起來,太儀表示一種非常莊重、重要的儀式。
太儀的部首是太字的右邊的儀,中間的一橫表示貞正之義;太字的左邊是夫,表示長子。
太儀的筆畫一共有12畫,其中“夫”部3畫,“儀”部9畫。
太儀這個詞的來源可追溯到古代儒家儀禮思想的發展。在古代,太儀是一種非常莊重嚴肅的儀式,常常用于皇室、朝廷等有權威的場合。太儀在古代社會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代表着權力、尊嚴和秩序。
古代繁體字的“太儀”寫法相對簡單,保留了現代字形的基本結構,“太”字有兩個點标記在上面,而“儀”字的上半部左右兩邊各有一個點。
以下是一些關于太儀的例句:
太儀的一些組詞有太和、儀式、莊重等。近義詞有盛大、莊嚴,反義詞可以是隨意、草率。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