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周 代供諸侯朝見天子時住宿并沐浴齋戒的封地。《禮記·王制》:“方伯為朝天子,皆有湯沐之邑於天子之縣内。” 鄭玄 注:“給齊戒自絜清之用。浴用湯,沐用潘。” 孔希旦 集解:“方伯湯沐之邑在天子之縣内者,即《左氏》、《公羊》所謂朝宿之邑也,《左氏》、《公羊》以在京師者為朝宿之邑,在 泰山 下者為湯沐之邑,其實京師及 泰山 下之邑,皆為朝王而居宿,皆所以齊戒自潔清也。”
(2).指國君、皇後、公主等收取賦稅的私邑。《戰國策·楚策二》:“ 秦王 有愛女而美,又簡擇宮中佳翫麗好翫習音者,以懽從之;資之金玉寶器,奉以 上庸 六縣為湯沐邑,欲因 張儀 内之 楚王 。”《史記·平準書》:“自天子以至于封君湯沐邑,皆各為私奉養焉。” 唐 楊炯 《泸州都督王湛神道碑》:“母 常山公主 , 河東 有湯沐邑,因家焉。” 清 龔自珍 《答人問關内侯書》:“其人揖讓乎 漢 天子之朝,其湯沐邑之入,稍稍厚乎 漢 相公卿。”亦省作“ 湯邑 ”。 宋 文瑩 《湘山野錄》卷上:“上曰:‘朕之諸妹皆厚賜湯邑,築外館以尚天姻,酬先帝之愛也,汝獨願出家可乎?’”
“湯沐邑”是中國古代的一種特殊封邑制度,其含義和功能隨時代演變而有所不同。以下是詳細解釋:
湯沐邑最早出現于周代,最初是周天子賜予諸侯的封地,用于諸侯朝見天子時住宿、齋戒及沐浴的場所。根據《禮記·王制》記載,諸侯需在封邑内進行沐浴清潔以示對天子的尊重()。其名稱中的“湯”指熱水浴,“沐”指洗發,合稱“沐浴”,體現了禮儀功能、。
主要面向宗室女性,如公主、太後等。例如秦漢時期,公主的湯沐邑可享封地産出和賦稅,并有權居住其中、。男性貴族(如列侯)雖也有封地,但通常不稱“湯沐邑”。
“湯沐邑”從周代的禮儀封邑發展為秦漢的經濟特權封地,反映了古代中國貴族制度從禮儀向實利的轉變。其核心特征始終是受封者享有封地的賦稅和居住權,成為皇室維系宗族關系的重要手段。
湯沐邑是一個中文詞語,它指的是一個地名,在古代指的是一個城市或鄉鎮。
湯沐邑的拆分部首為氵(水部首)和邑(阜部首),它們分别代表水和城市。
根據《現代漢語詞典》的解釋,湯沐邑的筆畫數為12個,其中湯的筆畫數為8個,沐的筆畫數為8個,邑的筆畫數為4個。
湯沐邑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中國的行政區劃,它代表着人們對城市或鄉鎮的稱呼。
在繁體字中,湯沐邑的寫法為湯沐邑。
古時候,漢字的寫法經曆了多次變化。根據古代銘文和文獻記載,湯沐邑的寫法可能與現代稍有不同,這是因為字形演變的原因。
1. 他生活在湯沐邑,過着甯靜平和的日子。
2. 這個湯沐邑的古迹吸引了很多遊客前來參觀。
組詞:湯沐邑的組詞可以根據語境進行選擇,如湯沐邑的人、湯沐邑的風景等。
近義詞:都市、城鎮、市區。
反義詞:鄉村、農村。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