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酸的意思、碳酸的詳細解釋
碳酸的解釋
[carbonic acid] 一種弱的二元酸H 2 CO 3 ,隻存在于溶液中,易分解成水和二氧化碳,與堿反應形成碳酸鹽
詞語分解
- 碳的解釋 碳 à 一種非金屬元素,無臭無味的固體。無定形碳有焦炭,木炭等,晶體碳有金剛石和石墨。冶鐵和煉鋼都需要焦碳。在工業上和醫藥上,碳和它的化合物用途極為廣泛。 筆畫數:; 部首:石; 筆順編號:
- 酸的解釋 酸 ā 像醋的氣味或味道:酸菜。酸溜溜。酸梅。酸甜。酸奶。酸棗。 化學上稱能在水溶液中産生氫離子的化合物,分“無機酸”、“有機酸”兩大類:鹽酸。碳酸。硝酸。硫酸。酸堿度。 譏諷人的迂腐:窮酸。寒酸。
專業解析
碳酸(tán suān)在漢語詞典及化學領域中定義為一種弱酸性無機化合物,其化學式為 $ce{H2CO3}$,由二氧化碳($ce{CO2}$)溶于水後反應生成。以下是其詳細釋義及特性:
一、基本釋義
碳酸是由二氧化碳與水反應形成的二元弱酸,常溫下僅存在于水溶液中,不穩定易分解。其電離過程分兩步:
$$
begin{align}
ce{H2CO3 &<=> H+ + HCO3-}
ce{HCO3- &<=> H+ + CO3^{2-}}
end{align}
$$
(來源:中國科技術語審定委員會《化學名詞》)
二、化學性質與存在形式
-
弱酸性
碳酸酸性弱于醋酸,能使藍色石蕊試紙變紅,但無法與多數金屬反應産生氫氣。
(來源:商務印書館《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
-
不穩定性
常溫下分解為水和二氧化碳:
$$ce{H2CO3 -> H2O + CO2 ^}$$
此性質解釋了碳酸飲料開瓶後釋放氣泡的現象。
-
自然界存在
廣泛存在于雨水、地下水(如溶洞鐘乳石的形成)及生物體内(如血液緩沖系統)。
三、應用領域
- 食品工業:碳酸飲料(如汽水)的酸味來源。
- 化工生産:用于制備碳酸鹽(如碳酸鈉、碳酸鈣)。
- 環境科學:參與碳循環,影響水體pH值及岩石風化過程。
四、相關術語
- 碳酸鹽(tàn suān yán):碳酸的鹽類,如碳酸鈣($ce{CaCO3}$)。
- 碳酸氫鹽(tàn suān qīng yán):酸式鹽,如碳酸氫鈉($ce{NaHCO3}$)。
(綜合來源:中國科學院化學研究所《化學百科全書》;高等教育出版社《無機化學》)
網絡擴展解釋
碳酸(化學式:H₂CO₃)是一種無機化合物,以下是其詳細解釋:
1.基本性質
- 化學式:H₂CO₃,由二氧化碳(CO₂)溶于水形成。
- 存在形式:僅存在于水溶液中,極不穩定,易分解為水和二氧化碳,反應式為:
$$
text{H}_2text{CO}_3 rightleftharpoons text{CO}_2↑ + text{H}_2text{O}
$$
2.酸性特點
- 屬于二元弱酸,分步電離:
- 一級電離:$text{H}_2text{CO}_3 rightleftharpoons text{H}^+ + text{HCO}_3^-$(pKa₁=6.38)
- 二級電離:$text{HCO}_3^- rightleftharpoons text{H}^+ + text{CO}_3^{2-}$(pKa₂=10.33)。
- 常溫下,二氧化碳飽和溶液的pH約為5.6。
3.化學性質
- 與堿反應生成碳酸鹽或碳酸氫鹽,例如:
$$
text{H}_2text{CO}_3 + 2text{NaOH} rightarrow text{Na}_2text{CO}_3 + 2text{H}_2text{O}
$$
4.應用與存在
- 自然界:存在于雨水(pH≈5.6)、血液、汽水等。
- 工業用途:用于制造碳酸飲料(如蘇打水)、藥物和化學試劑。
5.補充說明
- 其酸性強度存在争議,部分觀點認為接近中強酸,但主流仍歸為弱酸。
如需更完整的化學性質或反應實例,可參考化學教材或專業數據庫。
别人正在浏覽...
唉唉安理會背榜犇萃冰泉長烈誠効倒糞搭識大數點藥雕流對時獨學寡聞分化與整合高而富球根株附麗貢新涵澹涸凍呼盧見便澆淳家主公踖蹐救火麇居款啓勞勞穣穣老寅台禮範莅會恡惜緑芽米囊花憫念磨駝沫雨内司逆迹拼争破閑前後溲窮迷鬙兒申文審雨堂試補私諱四擊頭聳壑昂霄台雜土狗子讬思晚月危橋尉悅抆飾睍睆蒠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