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都台的意思、都台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都台的解釋

官署名,即尚書省。 唐 垂拱 元年, 武後 改稱尚書省為“都臺”。《新唐書·百官志一》“尚書省”注:“ 龍朔 二年,改尚書省曰中臺…… 垂拱 元年曰都臺。 長安 三年曰中臺。” 明 張瀚 《松窗夢語·宦遊紀》:“餘始釋褐,觀政都臺。”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都台”是古代中國的官署名,在不同曆史時期有特定含義:

  1. 核心定義
    主要指唐代尚書省的别稱。根據和記載,武則天在垂拱元年(685年)将尚書省改稱“都台”,屬于中央最高行政機構之一,掌管國家政務。

  2. 名稱變遷

    • 唐高宗龍朔二年(662年)改稱“中台”;
    • 垂拱元年(685年)更名為“都台”;
    • 長安三年(703年)複稱“中台”。
  3. 功能與地位
    尚書省作為“都台”時,下設六部(吏、戶、禮、兵、刑、工),負責執行政令、管理官員等核心職能,相當于現代國務院的行政中樞。

  4. 其他用法
    部分文獻(如)提到“都台”可比喻某領域的權威人物,但此用法多見于文學性表述,并非官方定義。

注:以上内容綜合了唐代官制記載及曆史文獻,權威性較高的來源為《新唐書》相關注釋及現代詞典解釋(如滬江線上詞典)。

網絡擴展解釋二

《都台》這個詞是什麼意思、拆分部首和筆畫、來源、繁體、古時候漢字寫法、例句。組詞、近義詞、反義詞等。

都台的意思

《都台》是指古代官員或官邸的稱呼,通常用來指代地方行政機構或地方政府的總機構。

拆分部首和筆畫

《都台》的拆分部首是「阝」和「台」。它的總筆畫數為13畫。

來源

《都台》這個詞源于古代中國,起初是指官員的住所或辦公場所,後來逐漸演變成地方行政機構的代稱。

繁體

《都台》的繁體字為「都臺」。

古時候漢字寫法

古代的「都台」常見的寫法有「都臺」、「都㟆」和「都㫖」等。

例句

1. 據史書記載,古代的京城設有多個都台,負責地方行政事務。

2. 這座城市的都台是該地區的政治中心。

組詞

都府、都城、地方都、都市

近義詞

地方政府、自治機構、行政機關

反義詞

中央政府、中央機構、中央行政機關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