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公事的意思、公事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公事的解釋

(1) [official business]∶朝廷之事;公家之事

公事公辦

(2) [ducument]∶公文,文件

處理公事

(3) [case]∶案件;事件

* 公事

(4) [criminal]∶即公事人。罪犯

詳細解釋

(1).朝廷之事;公家之事。《詩·大雅·瞻卬》:“婦無公事,休其蠶織。” 朱熹 集傳:“公事,朝廷之事也。”《三國志·蜀志·劉巴傳》:“又自以歸附非素,懼見猜嫌,恭默守靜,退無私交,非公事不言。” 宋 趙昇 《朝野類要·輪對》:“自侍從以下,五日輪一員上殿,謂之輪當面對,則必入時政或利便劄子。若臺諫,則謂之有本職公事。” 浩然 《豔陽天》第 * 章:“唉,咱們都是老幹部家屬了,都知道一個人在外邊辦公事,全家人怎麼惦記着哪!”

(2).指公文,文件。 郭希仁 《從戎紀略》:“文牘函件,每日無慮五六十起,皆 幼賓 親治,從無積壓公事,治訖每至夜分。” 孫犁 《白洋澱紀事·識字班》:“查個路條,看個公事,看個報,不識字,不隻是别扭,有時還會誤事呢!”

(3).指案件;事件。《京本通俗小說·錯斬崔甯》:“ 朱三老 道:‘我不管閑帳。隻是你家裡有 * 公事,你須回去對理。’” 元 李文蔚 《燕青博魚》第三折:“誰着這芭蕉葉紙扇翻合着酒,誰道這梨花樣磁缽倒暗着燈。這公事要辯個分明。”《二刻拍案驚奇》卷二一:“地方見是 * 公事,道:‘不必相争,兩下都走不脫。到了天明,一同見官去。’”

(4).即公事人。指罪犯。《古今小說·史弘肇龍虎君臣會》:“聖帝降輦升殿,衆神起居畢,傳聖旨,押過公事來。隻見一個漢,項戴長枷,臂連雙杻,推将來。”《古今小說·臨安裡錢婆留發迹》:“卻説縣尉次日正要勾攝公事,尋硯底下這幅訪單,已不見了,一時亂将起來。”

(5).指宿娼狎妓、玩弄女人的勾當。 元 張可久 《紅繡鞋·歲暮》曲之二:“競酒争花公事,吟風弄月神思。” 茅盾 《子夜》八:“他( 趙伯韬 )在某某飯店包月的房間,就專門辦的這樁公事。”

(6).指公物。 宋 葉適 《朝議大夫知處州蔣公墓志銘》:“占吝公事,視同己物,狼心不厭矣。雖與數州,窘固在也。”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公事在漢語詞典中的釋義可分為以下三個層次:

  1. 官方或集體事務

    指國家、政府機關、企事業單位的行政事務或集體性工作。《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将其定義為“公家或集體的事務”,強調與“私事”的對應關系,例如“處理公事需遵循規章制度”。此用法常見于正式語境,體現職責範圍内的官方活動。

  2. 案件或公務事件

    在曆史語境中,“公事”曾特指需要審理的案件或具體公務。《漢語大詞典》引《儒林外史》例句:“李老爹今年在公事上忙,不得來”,此處“公事”指向具體案件辦理。現代雖較少用于此義,但保留于成語“公事公辦”中,強調按規章處理事務。

  3. 方言引申含義

    部分地區方言中,“公事”可指代具體物品。據《漢語方言大詞典》記錄,山西忻州等地将印章、單位信箋等公務用品稱為“公事”,如“出門辦事得帶上公事”。這一用法反映語言的地域性演變。

網絡擴展解釋

“公事”一詞在不同語境中有多層含義,綜合等文獻,其核心釋義可歸納為以下四類:

一、基本含義

  1. 公家事務
    指官方或集體的事務,與“私事”相對。例如《孟子·滕文公上》提到“公事畢,然後敢治私事”,強調公事優先的原則。現代用法如“公事公辦”。

  2. 公文、文件
    在方言中特指需要處理的官方文書。例如《白洋澱紀事》中描述“查個路條,看個公事”,此處“公事”即指公文。

二、延伸含義

  1. 案件或事件
    古代文獻中常指需要審理的刑事或糾紛案件。例如《京本通俗小說》中“殺人公事”即指兇殺案件。

  2. 代指罪犯
    部分語境下可指代涉案人員。如元雜劇《燕青博魚》中“公事要辯個分明”,此處“公事”暗含對罪犯的指代。

三、曆史演變

四、近反義詞

如需更完整的古籍例證或方言用法,可參考(《朝野類要》等)及(《二刻拍案驚奇》等)來源。

别人正在浏覽...

百塔寺邊最撥亂反正布袋不可分離蟬佩觸通磁場額颡風浮覆被垓下割析貫鮮龜婆寒晩黑油龁萁回睛夾袋中人物監河侯嬌美蹐步介山之志誡約荊王荊吳緝私具美捃收咖啡店力持緑豆芽冒雨年華垂暮黏液性水腫蹑基旁親劈手嫱施清蕩裘皮踆巡熱臉兒擩祭乳鴉神仙肚首議蜀姜淑善私乘算刻速報神螳螂同惡相濟五鼎烹五更頭線春賢牧